唐朝历史风俗记载表,唐朝历史风俗记载表图片

kodinid 2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风俗记载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风俗记载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婚礼用大花轿的习俗始于唐代?
  2. 唐朝婚礼都有哪些礼仪?
  3. 唐朝人是怎么过七夕节的?

婚礼用大花轿的习俗始于唐代

大花轿轿子原名“舆”,最早记载见司马迁的《史记》,说明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轿子了。

晋六朝盛行肩舆,即用人抬的轿子。到后唐五代,始有“轿”之名。北宋时,轿子只供皇室使用。

唐朝历史风俗记载表,唐朝历史风俗记载表图片-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高宗赵构南渡临安(今杭州)时,废除乘轿的有关禁令,自此轿子发展到民间,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并日益普及。

南宋孝宗皇帝皇后制造了一种“龙肩舆”,上面装饰着四条走龙,用朱红漆的藤子编成坐椅、踏子和门窗,内有红罗茵褥、软屏夹幔,外有围幛和门帘、窗帘。

这是最早的“彩舆”(即花轿)。

唐朝历史风俗记载表,唐朝历史风俗记载表图片-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婚礼都有哪些礼仪

唐朝的婚姻缔结一般有两个大的阶段,即定婚和成亲。传统“六礼”中的纳***、问名、纳吉、纳币(下彩礼)属于定婚的程序,择日、亲迎属于成亲的程序。可见,即使传统礼仪,定婚的程序有四套,是重点。

  成亲的过程根据敦煌文书、《酉阳杂俎》等资料的记载,主要表现为喜庆和祝福的气氛。正是通过一些热闹的程式和仪节,使婚姻当事人的结合成为男女所在亲友及邻里皆知的事实。但是,与定婚相比,成亲的程序反而显得不重要。只要定婚下彩礼,即使没有亲迎,婚姻也已经被认定。  

  《大唐开元礼》中的“六礼”即纳***、问名、纳吉、纳币(或纳徵)、请期、亲迎等,基本照搬古礼的记载,其实是具文而已。实际的情节则已大异其趣,民间更未必皆遵行不替。现存传世文献和敦煌文书中的有关资料显示,民间实际上实行的大约是在古礼的基础上,辅之以民间习俗,即所谓俗礼或者变礼者。而官府在认定婚姻有效性方面完全不会根据“六礼”的程式,也不会看是否构成事实婚姻关系,而是看谁最先签定婚姻契约!

唐朝历史风俗记载表,唐朝历史风俗记载表图片-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人是怎么过七夕节的?

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是源自于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唐代文化繁荣,七夕节的习俗也是多种多样,接下来我们就来读几首唐诗,从诗句了解唐代七夕节的风俗习惯。

一、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是唐代的林杰所写的《乞巧》,这首诗描写了当时七夕节的重要习俗:乞巧。具体来说,便是女子在月下贡献瓜果等时令鲜蔬祭拜仙女,与此同时还要在月下穿针引线,从而进行乞巧。这样做是希望自己变得心灵手巧,做出更加精致的手工活。

在男耕女织的古代社会,女子的纺织技艺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古人在夸奖女子之时,经常会说“贤良淑德,精于女红”,由此可知女性手工技艺的重要性。

除了乞巧,未出嫁的女子还会在月下许愿,希望自己能够寻得一个如意郎君。在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社会,女子没有婚姻主动权,这便是她们表达心愿的一种方式。也正因为如此,七夕节多了爱情的因素,成为了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二、曝衣

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

第二首诗是唐初诗人沈佺期的《七夕曝衣篇》,从这首诗中我们得知“曝衣”也是一个重要的风俗。所谓的曝衣便是晒衣服,这个风俗早在唐朝之前就有了,但是唐朝非常兴盛。唐人不仅晒衣服,而且会晒书籍。

究其原因,或许是农历七夕之时,正是夏季,此时阳光充足,晒一晒衣服能够杀死虫卵,保护人们的健康。唐人生活相对富足,有了多余闲置的衣服,这也是“曝衣”反映出的一个现象。

三、喜蛛

喜蛛是一种小巧的蜘蛛,古人认为它能够带来好运,唐朝时期,女子在七夕节的时候用喜蛛来进行祈福活动。具体的做法便是将捉到的喜蛛放在自己的首饰盒中,让喜蛛在里面结网,盖上盒子第二天查看,如果喜蛛结网就代表好运。蛛网越是密集,便代表该女子越***。

我们现在看来可能有些难以理解,蜘蛛和好远似乎联系不上,但在千年之前的唐朝,人们心中存在着这样的期盼。在当时的唐人看来,真实与否或许并不重要,心中的那份希望才是最有趣的。

杜甫有一首《牵牛织女》,诗中曾提及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与李贺同一时期的另一位诗人刘言史也写过这样一首诗,记载了这种风俗。《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在千年之后今天,七夕节的内涵与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比较于七夕节,我们更加热衷于西方情人节,对于这种情况,国人需要理性思考。

我们不需要***西方的节日,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吸收借鉴当然是可以的,文化的活力来源于不断交流。但是在学习他人的同时,我们更加应该珍惜自己的文化,使之成为全民族共同的文化家园,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七夕已过,相信你与自己最重要的人度过了美好而难忘的时光。然而看着年年相似的明月,品着香醇的美酒,你是不是也曾在某一瞬间突然产生一个疑问,古人是如何过七夕的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梦回***,看看盛唐七夕,我们的先辈是如何h***y的,唐人把七夕当儿童节过,不仅女孩过,男孩也过。每到七夕,家中女子刺绣,男子裁诗,一家其乐融融。而宫廷的七夕就更有趣了,扎彩楼、设宴、祭祀牛郎织女二星,嫔妃还要用九孔针,五色线对月穿针引线,过去了就算得巧。还有一说,每每七夕来临,女子抓蜘蛛贮盒类,以结网疏密,判断是否得“巧”。怎么样,看了古人的习俗,有什么感受?


在唐代的对七夕的重视,可是比现在人想的要隆重的。据说,把七夕当做一个重要节日来纪念,以至于七夕成为这个古代重要节日的推动者,还是后半生极度富贵,极度衰败的唐玄宗隆基

到了七夕这一天,唐玄宗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传说。在皇宫里面可是大肆铺张,极度讲究排场。为了过这一天,唐玄宗还专门改了一栋楼。就叫做“乞巧楼”。这个楼的结构也很有奇特的地方。据说,是用皇宫中的锦缎盖成的,高度达百尺。每层可以坐数十人。笔者猜测,大概是和搭积木一样,先做出房子的上下楼层,然后用锦缎作为每层楼的“墙壁”。我们现在看日本电视剧,在战场上,就是用很长的锦缎做成比人还高的“路障”。

到了初七这一天,唐玄宗会在楼上摆上瓜果香案,先祭祀牛郎和织女。祭祀完了以后,就开始宴会程序了。开宴会的过程中,当然少不了一些***助兴的节目。唐玄宗出于这天是织女节的心理,给到会的每个嫔妃每人“九针孔,五丝线”。也就是给每个嫔妃九根针和五种彩色的丝线。这就是比哪个嫔妃心灵手巧了。但比穿针引线的过程,唐玄宗也使坏。让参赛人员,不在屋子明亮的地方比,让嫔妃们到月光下面再把线穿到针孔里面。只要把线穿过了针孔,就是冠军了。相信有类似经历的人,都会说,真是胡闹!

等这个穿针引线的比赛结束后,现场就会响起美妙的音乐了。各种流行歌曲,***演唱的节目当然不会少了。而且是通宵达旦,也就是宴会开到第二天早上。这个本来是皇帝的私人***,但是可以想见的是,后来的唐玄宗,很可能把一些心腹大臣也拉到自己的快乐之中去了。到了这一天,不把大臣们灌醉不放回家的那种玩笑自然是不少的。好像也听说了皇帝这样的做法。那些被灌醉,一塌糊涂的大臣们在第二年的时候,在自己家里也学起了皇帝,开起了七夕文娱活动晚会。后来影响到了民间,七夕的活动就更多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风俗记载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风俗记载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七夕 唐玄宗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