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偏爱明朝,为什么历史偏爱明朝呢

kodinid 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为什么历史偏爱明朝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为什么历史偏爱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遗民为何偏爱建文帝?

遗民为何偏爱建文帝

明恭闵惠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建文是他登基后的年号,后人称建文帝。他是懿文太子的第二子,其母为吕氏。建文帝生来颖慧好学,性情温顺,又特别孝顺,深得太祖喜爱。十四岁时,懿文太子患病,他日夜守候在床前伺候。过了两年,太子病逝。建文帝被立为皇太孙。

1398年5月,太祖病逝。十六日,建文帝登基。后大赦天下,以第二年,1399年为建文元年。下诏行丧三年。1399年7月,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刚开始和朝廷势均力敌。苦战两年,后朝廷难以抵抗,燕军一路南下。建文帝因听信谗言,先后错失反败为胜的良机。

为什么历史偏爱明朝,为什么历史偏爱明朝呢-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建文四年四月十五日,何福、平安败燕军于小河,斩其将陈文。二十二日,徐辉祖等在齐眉山打败燕军,斩其将李斌,燕兵害怕,图谋北归。这时,建文帝听信讹言,说燕兵已经投降,召徐辉祖回京,何福陷入孤立无援。二十八日,诸将与燕兵大战于灵壁,诸将全军溃败,陈晖、平安、礼部侍郎陈性善、大理寺卿彭与明均被擒获。然兵临城下,南京城危在旦夕。建文帝见形势不利,想划地而治。

六月九日,命诸王分守都城,派李景隆及兵部尚书茹王常、都督王佐到燕军中去,重申割地罢兵之约。十日,又派谷王朱木惠,安王朱楹前往。燕王见形势大好,均不理睬。十三日,遣使者送蜡书四出,催促勤王兵。十四日,燕兵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图谋内应,被诛灭。谷王朱木惠及李景隆叛降,接纳燕兵入城,都城陷落。宫中大火,建文帝不知所踪。

燕王在宫中遍寻建文帝,未果。只发现了帝后的尸体,燕王下令厚葬。野史记载,建文帝在城破之时,剃发为僧,偷偷从地道溜走了。但至今死无对证。燕王登基以后,未曾放弃寻找建文帝。由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使得即位后的朱棣,一直惴惴不安,难以入睡。为了彻底找到建文帝,朱棣名义上派郑和出使西洋,宣扬大明的国威,但在暗地里,却指派官员深入民间去查访建文帝下落。可始终一无所获。这也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为什么历史偏爱明朝,为什么历史偏爱明朝呢-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世评价建文帝,天性仁厚。登基之切,亲贤好学,招用方孝孺等人。他曾因病而辍朝,尹昌隆进谏,惠帝即刻引以自咎,宣告他疏于中外朝政,自我切责。又免除军卫单丁,减免苏、松重税,皆使百姓得到很大实惠。君主之德得以彰示天下。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回答者:王成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建文帝像)

为什么历史偏爱明朝,为什么历史偏爱明朝呢-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建文帝在靖难之役的离奇失踪,是整个明王朝二百余年的一件悬案,建文朝史也在明前期成为言论禁区,时人对这一问题往往缄口不谈。随着成祖一系的统治日渐稳固,建文朝的历史问题在明后期逐渐走向宽松。明亡清兴之后,建文朝史成为明朝遗民口中热议的话题,他们明清易代的剧烈转折时期,通过对建文帝的追思,来表达自己对明王朝繁华胜景的眷恋,将一声哀叹寄托在明亡之后“残山剩水”之中。

明朝灭亡以后,部分遗民投入明史编纂的队伍中,例如张岱《石匮书》、谈迁《国榷》、查继佐《罪惟录》等。故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明代的遗民便无法避开对建文帝的历史书写,再加上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的下落不明,为明遗民对建文帝的历史形象建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明成祖像)

明朝的灭亡,涉及到士人们对明成祖及靖难之役的重新评价问题,建文帝在遗民心目中成为一个被同情的人物,他们开始较为客观地评价靖难之役及明成祖的篡位行为。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写道:“夫分封太过,七国之反,汉高祖酿之;成祖之天下,高皇帝授之,一成一败。成祖之智勇十倍吴王濞,此不可以成败而誉咎王室也。”尽管故国是所有遗民的精神寄托,但朝代的更替使遗民开始冷静思考明朝的历史得失,靖难之役在黄宗羲的心目中已经演化成类似于七国之乱的叛乱行为,一方面反映出遗民对建文帝的同情与悲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遗民们重新定位明成祖时的复杂心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为什么历史偏爱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为什么历史偏爱明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建文帝 遗民 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