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神解密唐朝历史,唐朝策论

kodinid 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策神解密唐朝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策神解密唐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代,国家开科考试共设立了几科?
  2. 唐代管理烽火台的是?
  3. 仅用2万军队就能统治广大西域,大唐王朝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唐代,国家开科考试共设立了几科?

唐朝科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

策神解密唐朝历史,唐朝策论-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

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

策神解密唐朝历史,唐朝策论-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进士科原来只考策问,后来加上贴经(填空),杂文(诗赋)。贴经只贴大经,即《礼记》、《左传》。再加上贴《老子》,10个问题中能答上4个即可合格。杂文要求诗赋各一。策问要写五篇。策问主要是对时下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政等等方面提出问题并作回答。进士科一般取中很难,录取率只有1%-2%,因此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称。唐前期每科进士只取十几人,后期也只取三十几人。孟郊当时考中后,欣喜若狂,作《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遍长安花”,可见其难。

明法科,国家选取司法人才,范围为律七条,令三条。

唐代管理烽火台的是?

唐朝于每烽置帅一人,副一人,还有烽子若干人。均归尚书兵部职方司管理。烽燧官吏主要掌管烽燧的保护、修缮和报警。其放烽有1炬、2炬、3炬、4炬的规定,烽炬的多少应根据入侵敌军的多少决定。施燧的规定大致与此相同。这样,接到烽燧报警以后,朝廷就可以决定派遣抵御部队的多少。另外,设在关内的烽燧,还须在每日初夜,放烽一炬,报告平安,故“谓之平安火”。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八日,由于潼关失守,烽燧吏卒皆溃,“无人复举火”,故至夜暮,“平安火不至”4,杨国忠始首倡幸蜀之策。

策神解密唐朝历史,唐朝策论-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之,由于唐朝建立了一套严密而又完备的烽燧制度,故对边防安全和国内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仅用2万军队就能统治广大西域大唐王朝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现在世界各地都流行着“唐人街”的集中建筑群,有的地方仍然是称呼我们“唐人”。之所以会有这个现象,完全是因为当时唐朝之强大,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最强。然而强的是综合能力,不仅是经济,军事能力也不容忽视。

根据《旧唐书》记载安西都护府,镇兵两万四千人。而安西都护府是何官职?安西都护府是唐朝为了统治西域而特别建立,管辖了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下设四镇以屯兵。然而凭借着两万军队如何统治西域?

精兵政策

虽然只有区区两万人,但是个顶个的一对多,这些驻守的兵士,不仅身经百战,而且武装到了牙齿。除此之外,设立诸如陌刀兵等诸多精尖兵力。陌刀兵专门用来对战骑兵,一刀下去人马具裂。当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紧急调用了安西军回防,为战乱的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后勤保障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虽然安西军只有两万人,但是另外的仆从就有上万人。军队只负责行兵打仗,其它的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都交给仆从来做,如此一来大大提高了效率。再加上西域都是小国,一趟军队过去甚至都能灭国。

文化入侵

唐朝之所以特别强大,还要归结到他的包容开放之上。只要百姓吃的饱,哪还有想造反的事情,西域诸国也不例外。只要稍微一点小小的利益,就已经很满足了。再加上唐朝开通了与西域之间的贸易往来,更有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作为贸易桥梁。

然而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唐朝不断地向这些周边小国进行文化输出。唐朝向他们展示了强大的国力,因此有太多的西域人向往的着唐朝。因此一大批亲唐人士的存在,哪还有想反抗的人。

安西都护府辖安西四镇,仅以2万之众,领千里西域之广,尚能管控得力,进退有据。实在令世人称奇。***帝国是如何在强国环祠之中,做到这种精巧的”四两拨千斤”的对西域的军政之控呢?原因有四点。

一,秉承“民族一体”的汉胡融合政策

唐朝的伟大,一半应归功于“民族一体”的汉胡融合政策之上。唐太宗李世民有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依朕如父母”。这种跳出汉族自骄的务实态度,并没有折损***君王俯瞰天地、王顾西域之威。多民族的聚居或接缘最怕什么?民族冲突。而民族冲突的核心是主流民族文化与少民文化的冲突。小至吃饭睡觉、行路做事,大至外交战争、冶国理念。番汉之别先别于生养之地,再别于风俗民情,大别至邦交冶国。各秉各法,各有各理。太宗以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官爵擢之、城傍附之,羁縻州之,各番国可汗岂不皆以“***”之尊膜拜太宗;众部落胡人,岂不皆以父母之礼侍奉李唐?冲突难萌,战争不起。争相仆从,仇隙湮灭。一进一出,倍之增益。这本民族之帐算得是高瞻远瞩、雍容优裕。太宗此策,以“汉胡一体”代驻汹汹骁骑,当抵十万之众。赞!





二,经济上的轻税薄赋政策

对西域各番胡、各部落,除坚持给对抗***的番国实施坚决打击外。在太宗拓西域时,设伊、西、定直属州始,到高宗、武周、玄宗朝在州城及军镇城外广置城榜,安置离土归附的胡人部落。此等部落称“夷落”,当时城傍有突厥、朱邪、昭武九姓胡人等部落;在不愿离土却归附***的胡人部落直置羁縻州,首领、酋长世袭为都督、刺史。并以汉官押领。押领制既保持以汉为主的原则,又充分灵活给予胡酋之尊重。“城傍、羁縻”分而冶之后,经济上以“城傍、羁縻”之胡人无汉人编户入口即无户籍和游牧本性之因,不予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赐以轻税薄赋以别汉民。有理有据、有情有义。“汉胡别制”的实施,上国汉民欢喜,下番胡人高兴。各取所需,皆大欢喜,此策又值十万之陌刀军。再赞!



三,军政施府兵制、城傍兵制的政策

凡有户籍之汉民均着府兵制征之,不提。对无户籍的胡人部落则以城榜兵制束之,常令教习,每年秋集本军,春则放散,若有征行,免当年输羊(实物交赋形式)。若有战争,满三十日,免年税。此策实施全靠***财政富庶,薄收胡民税赋聊胜于无。城傍子弟与蕃将,本就善骑射,稍加教习,即为滚滾铁骑。加之对***国制、抚策殊为满意,无低人一头之感。不管城傍、羁縻之众,自然欣然仆从。兵源之口倏开,汉民兵役负担大轻。此策又当得十万之骁骑。三赞!

四,施中华文化既兼收并蓄,又卓立潮头政策

***统冶阶级凭着对中华文化之汉文化的强烈自信和傲娇。保持着面对世界的最为开放的姿态。来者高低不拒,中华自有让外族文化乖乖臣服之地。***表露在外的,是一种雍容大气的文化自信,细察,却分别折射出汉文化内生的君临傲娇的本质。***聪明的不以表面的傲娇态度,来折射对汉文化的内在自信。其文化开放方式为***与域外各国的文化引进和输出,及中原与域内各胡人的交化交叉和嫁接。此举全凭中华文化(对外)或汉文化(对域内胡人)源远流长所成内核之铁骨铮铮。任你化外之国、域内外族的文化如何妖娆狐媚、变化万端,我自岿然如山、淡而化之。不仅能容你贤雅,也能度你俗恶。最终都会收了你。此略当兼百万雄师。膜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策神解密唐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策神解密唐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西域 胡人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