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宁谷明朝历史,安顺宁谷最大古墓图

kodinid 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顺宁谷明朝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安顺宁谷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清朝的有些重犯都被发往宁古塔,有多悲惨?

清朝的有些重犯都被发往宁古塔,有多悲惨?

许多清朝历史剧中,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宁古塔不是一个“塔”,而是满族的发源地,清皇族的老家。为何把罪犯发放自己老家?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有两层含义:一是惩恶与扬善,让犯了罪的人背井离乡受尽磨难,到关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风沙洗涤。 二是为清皇族的老家“增砖添瓦”。清时,全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是,可清王朝为什么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选宁古塔呢?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示祖上的荣耀

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员的接收地,许许多多的朝廷在案以它作为句点,因此“宁古塔”三个再平静不过的字成了全国官员和文士心底最不吉祥的符咒。任何人都有可能一夜之间与这里产生终身性的联结,而到了这里,财产、功名、荣誉、学识,乃至整个身家性命都会堕入漆黑的深渊,几乎不大可能再泅得出来。

安顺宁谷明朝历史,安顺宁谷最大古墓图-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研廷见闻杂记》说,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在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能够活下来的不多,当时还有一个著名的流放地叫尚阳堡,也是一个毛骨悚然的地方,但与宁古塔一比,尚阳堡有房子还能活下来,也许有人会问,宁古塔既然带塔字,肯定有点文明遗留吧,这样想就错了,宁古塔是前面所说满语六个的意思,没有塔,连塔的影子都没有。

清代,不少文人学子因文字狱或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他们有: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大文豪金圣叹的家属,思想家吕留良的家属,安徽方拱乾、方孝标家庭,浙江扬越、杨宾父子,著名诗人吴兆骞,佛学家函可,文人张缙彦等等。

所以发配宁古塔就基本上判了***了,有生之年很难在回到故土。在古代注重落叶归根的思想下,无疑是最痛苦的,除非运气逆天赶上皇帝大赦天下,不然到了宁古塔只能客死他乡!

安顺宁谷明朝历史,安顺宁谷最大古墓图-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京到宁古塔,4000里路。这是一趟长达四个月的迁徙,每日50里,日日无歇。交通发达的今天,50里不过半小时车程,但几百年前,对于只靠双脚,又身带枷锁的流人来说,却是极大的考验。

那时的东北,是广袤的冰封之地。他们的牢房,在人烟荒芜的东北边境。每年只有5月是暖和的,8月就开始入冬,“宁古严寒天下所无”。想逃跑也不可能,森林、沼泽、野兽是这里的特产。跑不得了多远就会迷路,最后不是被冻死,就是被饿死,喂了野兽。


清朝***剧中我们常见的一个场景:皇帝大怒拍着龙书案说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犯人通常会两股战战、如丧考妣。非常有威胁的两个关键字:宁古塔和披甲人。宁古塔指的是现在的黑龙江牡丹江市境内在满清时期常年严寒,披甲人就是属于旗丁的军人。重犯发配到这里九死一生,流放宁古塔就是清朝时期流放和劳动改造的一种综合刑罚。那么清朝覆灭以后那些***都是怎么安置的呢?

安顺宁谷明朝历史,安顺宁谷最大古墓图-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流放宁古塔的刑罚和目的

宁古塔距离北京两千多公里,古代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纯粹走路;况且越往北走越冷,每年当中的多半年都处于寒冷的季节,***们戴着刑具镣铐差不多都多半年才能抵达宁古塔。在行进的过程中冻死、饿死的也不在少数。

宁古塔是满人的龙兴之地,满语的意思是六个。它位于黑龙江省江宁县,这里是物阜人丰,景色秀丽。但在300多年的清朝初期,却是狼虫出没、天寒地冻、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清朝诗人吴伟业作诗形容宁古塔环境恶劣是:“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宁古塔最让人害怕就是这里的寒冷,八月就飘起漫天大雪,九月河水封冻,一眼望去,除了茫茫白雪,就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中原人视之为穷山恶水的蛮荒之地,发配到这里,无异于踏上阴曹地府之路。

当然,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有资格被发配到宁古塔的,只有富家大户,官宦人家才会享受这份“殊荣”。皇帝一句话“发配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让多少人魂飞魄散,万念俱灰,更有甚至,回家就上吊自尽了。

从北京到宁古塔有千里之遥,被发配的人是举家扶老携幼,在官兵的押送下,踏上通往宁古塔的死亡之旅。因为戴着手铐脚镣,***是举步维艰,加之沿途环境恶劣,饥寒交迫,很多人都会冻死饿死在半路上。

即使九死一生到了宁古塔,遭罪的还在后头。妇女和儿童境遇会稍好一些,女的直接给披甲人做老婆,儿童给当官人家做奴仆。青壮年则会在士兵的指派下,从事繁重的劳动,年龄大的会让做马夫,喂马养马。年轻的让你开荒种地,搬石头搞建筑,尽是一些累活脏活。稍不如意,挨打挨骂更是家常便饭。想想看,这些发配宁古塔***,可不是平民百姓,都是些达官贵人,平时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哪里吃过这样的苦,对他们而言这简直是活受罪。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却从来没有***逃跑的记录。是所有的***都遵纪守法吗,非也,因为他们无处可逃。这里到处是森林、沼泽,几百里不见人烟。即使逃出去,也是死路一条,不是饿死冻死,就是被虎狼啃食的尸骨无存。与其这样,还不如在这里苟延馋喘。也许有一天,皇帝会特赦他们回去。可是,等了一年又一年,也没盼来皇帝特赦的圣旨,不少人就在痛苦的等待中绝望死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顺宁谷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顺宁谷明朝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古塔 发配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