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做官成语历史典故,唐朝做官成语历史典故有哪些

kodinid 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做官成语历史典故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做官成语历史典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时期进宫为官的捷径是?
  2. 操刀制锦的意思?
  3. 清代著名宰相阎敬铭,被称为“救时宰相”,他有哪些功劳?

唐朝时期进宫为官的捷径是?

争着给皇帝当挽郎

话说开元盛世进入到第十四个年头,岐王李范不幸病故,唐玄宗伤心之下追封这个弟弟为惠文太子。而得了皇帝命令的礼部,开始按制选拔惠文太子丧礼上需要的挽郎,结果因为僧多粥少引起了众人的不满。

唐朝做官成语历史典故,唐朝做官成语历史典故有哪些-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毕竟对于长安城里遍地走的世家子弟来说,挽郎可是件美差,不仅身份光荣,更重要的是,当了挽郎就等于拿到了走上官场、迈向人生巅峰的入场券。所以选挽郎的消息一放出来,礼部的大门一时间都要被挤破了。

操刀制锦的意思?

  “制锦”一词出自《春秋左传正义》中“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意思是“您有美好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后来这个词就成为比喻有能力的人进入仕途为官的典故。  唐代的杨炯在《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操刀制锦”一词,原文是“实谓枢机八座,上下三阶,岂惟缚柱鞭丝,操刀制锦。”  操刀制锦的字面意思是“亲自操起剪刀裁剪衣服”,实际上是比喻“亲自进入官场从政”

清代著名宰相阎敬铭,被称为“救时宰相”,他有哪些功劳?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岳忠豪

唐朝做官成语历史典故,唐朝做官成语历史典故有哪些-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阎敬铭(1817——1892年),字丹初,谥“文介”,陕西朝邑(大荔县)人,因于晚清财政困顿之际,理财有道,故有“救时宰相”之称。他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主事,从此即开始从事民事财政,多掌钱粮项目。

阎敬铭曾任职地方,历任署湖北布政使、署山东盐运使、山东巡抚等职,颇有政声。湖北巡抚胡林翼在为太平军战事办理后勤时,专门借调户部主事阎敬铭到前线办理粮草军务,严树森为湖北巡抚时,“推敬铭湖北贤能第一,署布政使”。但其能博得“救时宰相”的美誉,还是和在户部任职时,尽心勖勉,改革积弊有关。

唐朝做官成语历史典故,唐朝做官成语历史典故有哪些-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太平天国起义使清朝失去最富庶的苏浙地区,中央财政无款可拨,财政征集权遂下放到地方;海关税收等大全又掌握在列强手中;兴办洋务,事务众多,国用日繁。中央户部财政困难,左右支绌,至1882年阎敬铭任户部尚书时,多年积弊使得改革进展困难。阎敬铭深知,以身作则才能将财政改革进行下去。于是,他在户部第一件事就是裁减了自己的特权——点心钱。点心钱就是给军机大臣在办事劳累之际的茶歇补助,“文介以为靡费,裁之”。这既显示了从小事做起的细密,又体现了从自己开刀的决心。随后,他便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晚清厘金局)

(1)改革人事,清廉从政。户部掌握国家财政,非廉洁奉公、守正不阿的官员不能任事,阎敬铭坚持“必廉乃能勤,必俭乃能廉。”他放手破除“胥吏专政”的***混乱的局面,不计物议,选拔汉人任职重要位置。这种魄力也和最高层的支持有关,任职户部尚书即是受慈禧的支持,“孝钦咨理财法,条对甚悉,后倾心听之。未几,擢本部尚书。”即便如此,他还是裁撤了一些旗人的特权,连各省都统来京的路费也停了,简直是“体制内的反体制者”。

阎敬铭出生于道光年间,卒于光绪朝,可谓是亲历晚清的动荡岁月。

传世文献里关于阎敬铭的记载不少。出身商人之家;早年拜师关中书院;未满三十即高中进士;受赏于胡林翼而跻身封疆大吏;居官刚正,善于理财;执政户部弹劾庸官,揭出云南军费黑幕;解决新疆边兵军饷,督造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等,都是阎敬铭作为大清廉吏载诸史册的史事。

阎敬铭画像

这里要说一件关于阎敬铭一生重要转折的一件事——力阻慈禧太后修筑颐和园。

1884年,这是阎敬铭辞官回乡前的第五年,这一年,他执掌户部尚书已有多年,在成功梳理了大清朝二百余年的积帐,彻查了大清三库之库藏,威名传遍朝野之后,他升任为军机大臣。第二年,又升为东阁大学士,仍然掌管着户部工作。就在这一年,慈禧太后正在筹备她的六十寿辰,因为国力支绌,慈禧就打算挪用北洋海军的军费和部款,以大兴土木,修筑颐和园,顺便修复破损的圆明园。阎敬铭听闻消息后,以动用军费事关重大为由,上奏称“治以节用为本”,不惜犯颜谏阻,拒绝拨款。

慈禧太后像

正如《走向共和》中演的那样,阎敬铭听说慈禧要修颐和园,耗费六百万两白银后,断然以户部尚书之职拒绝这个要求,并淡定说到“不是臣不让修,是银子不让修”慈禧听到这些,气急败坏,恼怒地让他滚。阎敬铭辩解道:“臣有罪,太后可将臣罢黜问罪。不可叫臣滚,辱及朝廷制度。”慈禧此时怒不可遏,厉声让阎敬铭滚。身旁有眼力的太监也赶忙上前,试图将阎敬铭拉走,而这时候的阎敬铭却使劲地挣脱出来,义正言辞地说:“臣不滚,臣自会走。”

这就是“不滚尚书”故事

首先更正题主一下,清朝已经没有宰相了,宰相制度已经在明朝的时候就被朱元璋废止了。而阎敬铭是晚清著名的汉族重臣,生前官至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而清朝时候的大学生虽然权力不如以前的宰相权力大,但职务范围相似,因其为官清廉、不阿权贵、敢于犯言直谏,并且做户部尚书期间颁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财政措施,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所以被民间尊称为“救时宰相”。他对国家和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奈何当时的清***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纵然再多努力,也是无力回天了。

看过《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的朋友,一定对其中阎敬铭得知慈禧太后要挪用海军军费600万两白银修缮“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为自己祝寿而毅然犯言直谏的片段不陌生。他得知那老妖婆要花费如此一笔巨款,只是为了过个生日,作为户部堂官,他拒绝拨款。而这就惹恼了只知道自己享乐的“败家娘们”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气的当场罢了他的官,并让他滚。悲愤不已的阎敬铭毫不畏惧的答到:“臣不滚,臣自己会走”。后来正是因为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军费,导致当时号称“***海军”的北洋海军在拥有众多坚船利炮的情况下,被刚刚“明治维新”过后的日本海军打的全军覆灭,其原因竟然是北洋海军的军舰在战斗中都成了摆设,没有炮弹!买炮弹的钱都给慈禧拿去修园子了。


他作为当时的户部尚书,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情况下,仍然利用自己平生所学,为大清国这个烂摊子整饬财政。当时的国家户部库银管理混乱,再加上许多人***、中饱私囊。尤其在军费报销一事上有很多潜规则和黑幕。很多人对这种情况也是见怪不怪、随波逐流。阎敬铭一反过去堂官的不作为的情况,亲自入库清点,认真查对出纳档案,并清查了二百余年的库存和出纳账目。他的做法和态度震动了朝野,一时间户部很多贪官污吏***自危。而阎敬铭也没打算放过他们,又通过内部人员整顿考核,清除了一大批***的蛀虫,并且对***国家财产的***进行严厉打击。著名的“云南报销案”的处理,绝对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打虎”的著名***。当时如果没有阎敬铭参与审理并铁面无私的处理,很难想象能有谁敢去揭穿这样的黑幕。

范文正公曾经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而阎敬铭就是这样,虽然被腐朽的满清***排斥、开除,依然初心不改。在回到陕西老家后依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热衷当地的公益事业,关心教育,修建“义学”,而且深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督导修建了丰图义仓,屯粮以救百姓。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座民间粮仓,可储量1000万斤。连和他有仇的慈禧太后也不得不赞叹,并亲笔为其题写“天下第一仓”,而好的工程是会福运绵延的,这个粮仓即使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还在正常使用。

阎敬铭的一生虽然受到很多历史的局限性,制约了其能力和志向的发展和实现。但放在当时的情况来看,已经实属不易。一个腐朽到了极点的***,非一人之力能够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救时宰相”实至名归,真真是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啊!

而老先生生性豁达,晚年还作《不气歌》赠予后辈,在文章最后我也借花献佛,送于各位,希望坚持看到最后的朋友,和气生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做官成语历史典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做官成语历史典故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慈禧 户部 阎敬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