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在外国记载,明朝历史在外国记载多少年

kodinid 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在外国记载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在外国记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你怎么看明朝的海外贸易?

你怎么看明朝的海外贸易

明朝初期对海外贸易是朝贡贸易。这种海外活动的初衷仅仅是希望通过贸易的手段来获取国家荣耀感。对此,我们可以从《明经世文编》中得到印证:“柔远之道,此前代之所行,亦我朝之故事也。”而在《上太平治要十二条》中,则这样说道:“夫驭夷狄之道,守备为先……蛮夷朝贡,间有未顺,当修文德以来之……莫不率服矣,何劳勤兵于远哉!”

由此可见与西方海外贸易拓展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区别体现为:

明朝历史在外国记载,明朝历史在外国记载多少年-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西方进行海外贸易主要是外了进行殖民掠夺,开辟殖民地,抢战当地财富,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而明朝的朝贡贸易是与各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宣扬国力,是本着,平等,友好的原则。

二、只是一种宣扬国力的手段,与其说是海外贸易拓展,不如说是德行感化。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实质好处。

因此,明朝的贸易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朝贡贸易,而非西方所推行的武力军事作先锋,为商人开路的政策古代中国对外的关系是属于“中央与地方关系在国际关系中的延伸”。

明朝历史在外国记载,明朝历史在外国记载多少年-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样看来,明朝朝贡制度下进行的贸易只是“怀柔远人”的工具,而不是为了增加国家财富—虽然客观上也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国库充盈。但随着倭寇和海盗的猖獗,海禁被提上了日程,限制对外贸易活动,为了体现“怀柔远人”“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皇威,。

在很多时候往往大于进贡者进贡物品的价值。给财政带来了负担。

随着明朝国力的衰败,朱棣的去世 ,这种入不敷出的海外贸易不得不停止,在中后期走向衰败。这时的世界贸易处于繁荣时期,欧洲人热衷于海外贸易拓展,开拓海外殖民地,大约从16世纪开始,因美洲白银的大量开***以及日本白银的流入,白银的国际市场需求量激增,以16世纪到18世纪为例,仅美洲就大约产出了6万吨白银。大量的海外白银中,有不少流入了明朝,宣德、正统以后,民间海上贸易繁荣起来,就算朝廷严厉禁止,依然难以阻挡,冲击着朝贡贸易。

明朝历史在外国记载,明朝历史在外国记载多少年-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的朝贡贸易与西方的海外贸易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的是商品经济推动的结果,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尤其是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各国加紧对海外的殖民掠夺,掠夺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明朝是统治者宣扬国威的手段,明朝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决定了要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农业,限制商业的发展,也就限制海外贸易,维护封建统治。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明朝的海外贸易是被限制的。


明朝的对外贸易分两类:一种是“朝贡贸易”,一种为私商贸易。朝贡贸易繁荣于永乐、宣德时期,郑和西洋就是一种发展朝贡贸易的行为。

洪熙年间,明仁宗停止下西洋的活动,不再增加新的朝贡国,同时还减少封赏,繁荣一时的海外朝贡贸易逐渐衰落。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私商对外贸易活动受限。后来,在利益的驱使下,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商人和豪强铤而走险,开始从事海外走私活动。这些人具备走私的所有条件,他们拥有资本、海船和水手。他们输出瓷器丝绢、铁器等,又买进香料、珠宝以及东洋和西洋特产。这种贸易活动,大多以“投商人股”的方式进行,走私商靠盘剥入股商人谋求巨额利润。只要贸易顺利,走私商可获得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润。

嘉靖年间,最大的武装走私集团头目王直,成为众多走私集团的公认首领,“三十六岛之夷,皆听指挥”,拥众数十万,先称“靖海王”,后称“徽王”,甚至“南面称孤”。明王朝对这些武装走私集团进行军事打击,走私集团则团结起来并连结利用日本倭寇进行对抗,从而造成嘉靖四十多年间旷日持久的所谓“倭寇之乱”。倭寇之乱实际上是严禁民间海外贸易政策的必然结果,具有禁止与反禁止斗争的性质。倭寇之乱屡打不绝,使明王朝消耗了大量兵力物力,成为了心头大患。这一时期禁止私人海外贸易的政策,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给明朝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阻碍了正常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嘉靖之后,明朝的沿海经济较为发达,“漳闽之人与番舶夷商贸贩方物,往来络绎于海上” 。这一时期,外国的白银、香料、象牙、西洋钟等商品也不断输人中国,促进了中国商品市场的多样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在外国记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在外国记载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贸易 朝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