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明朝朱元璋小论文,关于朱元璋历史小论文

kodinid 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明朝朱元璋论文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明朝朱元璋小论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康熙对于前明的反思,一篇《过金陵论》的总结,思考出了怎样的境界?
  2. 朱元璋和明教到底是什么关系?
  3. 本人对历史很感兴趣,已经厌烦了网上营销号的谣言和个人主义回答,请问什么途径能找到相对准确的历史资料呢?

康熙对于前明的反思,一篇《过金陵论》的总结,思考出了怎样的境界?

清朝史事言史堂来回答;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六次南巡,六次祭奠明孝陵,一直被世人传为佳话。 康熙六扫朱元璋之墓,一方面:说明康熙乃至满清认可朱元璋对明朝两百多年的江山,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对历史有重要的贡献

历史明朝朱元璋小论文,关于朱元璋历史小论文-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另外一方面,康熙作为千古一帝不凡的胸怀、过人的气度以及谋略也显露无疑。康熙初次南巡时,满清入关不过二十年。满汉的矛盾依旧突出。通过为汉人皇帝扫墓,表示满汉一家,拉拢***,这也是康熙稳定统治的权谋之术。


《过陵陵论》发表在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第三次南巡期间。当时康熙路过明故宫,看到当时的南京明故宫因荒废日久,昔日辉煌的殿宇已茫然无存,树荆遍地,荒芜破败。康熙驻足良久,作为一个有野心的皇帝,看到前朝宫殿如此模样,感慨良多。因此作《过金陵论》。

万历之后,政事渐弛,宦寺朋党,交相构陷。门户日分而士气流漓,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之众,手燕京,宗社不守;马、阮以嚣伪之级没,托名恢复,仅快私仇。使明艰难创造之基业,未三百年而为丘墟,良可悲夫!”摘取自康熙《过金陵论》。

康熙作此文主要是反省了明灭的原因:皇帝不务政事,而且自万历以后皇帝多昏庸,以至于皇权不保。皇权得不到保证的根本就是党争,当时的党争严重摧毁了明朝的方方面面,导致明朝陷入积重难返的地步。官员争斗,***,导致民不聊生,以至于明灭农民起义四起,直到被李自成灭国。

历史明朝朱元璋小论文,关于朱元璋历史小论文-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后的结尾为充满了危机感,感慨明朝创立之初的艰难,可是未到三百年就变成了眼前的一堆废墟。

康熙皇帝地下有知的话,大概也没想到?他总结的原因都没有出现在清朝上。清朝皇权达到巅峰,也再无乱国党争。可国祚也无三百年。

我是言史堂,专注清朝史事,如果朋友喜欢作者写的文字,欢迎点赞,关注以及评论。

历史明朝朱元璋小论文,关于朱元璋历史小论文-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康熙23年,即公元1684年,康熙南巡,第一次到了南京,随后去拜访了明孝陵,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礼数非常周到,规格高于一般的祭祀,当时的***看到了康熙这么虔诚拜访明孝陵很感动。

但康熙觉得,做的还不够,于是就作了这篇过金陵论。

核心思想大概是说,明太祖老朱家,布衣出身,但是建立如此伟业,长达276年,顺应天时,了不起。

但是现在我玄烨站在这里感受到的是满目苍凉,断壁残垣,一个朝代就此陨落。

我觉得康熙言下之意有两层。

第一是,明朝很了不得,牛叉,承认了明朝的正统地位,我很倾佩。

第二是,你看,明朝当年如此繁华,今天也断壁残垣,问题出在哪呢。

以此反思己身,别看现在大清朝江山稳固,而又能存活多久呢,一定要励精图治,要不然若干年后,也不过就是如此。

朱元璋和明教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啊,他以前也算是明教的啊,但是后来被他打压了,明教虽然经过明洪武年间禁令的打击,却没有因此消亡,而是死灰复燃,一直延续到正统、天顺、成化年间仍在活动。 可是,到了明隆庆、万历年间,情势已完全不同。如晋江人黄凤翔(1539一1614)的《秋访草庵》所云:琳宫秋日共跻登,木落山空爽气澄。细草久湮仙娇路,料晖暂作佛坛灯。竹边泉脉邻丹灶,洞里云根蔓绿藤。飘瓦颓垣君莫问,萧然一榻便峻增。

诗人结伴登访草庵,面对的是一片空寂的景象:路上没见去朝拜的行人,只见路面长满野草;寺庙还在,却少了点灯打扫的僧人;虽然还见得到旧日明***的佛坛、丹灶,却长满绿藤和苔醉而昔;日装饰得十分典雅美观的寺宇,此时已是飘瓦颓垣,一派萧然了。同一时期的惠安布衣诗人黄克晦(1524一1590)也写有《万石峰草庵得家字》:结伴遥寻太乙家,峨峨万石映孤霞。坐中峰势天西侧,衣上萝阴日半料。

风榭无人飘翠瓦,云岩有水浸苔花。何年更驻苏杭鹤,静闭闲房共转砂。“,诗中大意一样表述草庵的荒废无人。显然,在明成化至万历年间,这里曾经发生了一场大的变故,才会使传承数百年的明教活动中心草庵衰败如此。

当然是有关系了,他打天下的班底,是哪些人?比如说胡大海那些人,他们都是有信仰的。不靠着这些人,他何以打来天下?禁止宗教,是他怕这些人。利用宗教,再发他的江山,这点显而易见,笔者说,朱元璋和宗教没有关系,恐怕是别有用心吧!

朱元璋和明教的关系,涉及到刘伯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制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霸”的战略方针。毛泽東***谙通古今,对这一方针赞赏有加。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引深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朱元璋最初投靠郭子兴部。郭子兴、孙德崖、张士诚、陈友谅都参加刘福通、韩山林领导的红巾军起义。红巾军用明教、白莲教号召群众,深受广大人民欢迎,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后来朱元璋伺机自成体系。开始力量弱小,在多种势力角斗中左右逢源,在夹缝中谋求生存。最后后形成了三大势力集团,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分别称王。为避锋芒不断发展壮大,刘伯温提出韬光养晦策略,制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霸”方针。朱元璋以将军称谓,尊韩山林的儿子韩林儿为明王。

小明王成了朱元璋,实施缓称王战略方针的一步棋子,一张政治招牌。朱元璋曾不顾众人劝阻,冒险救韩林儿,就是为了这张招牌。他深知明教深入人心。他起家就借助明教的势力。以后随着陈友谅张士诚的覆灭,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韩林儿这张牌就显得不重要了,越来越成了累赘。最后设计害死了韩林儿,还让人看不出蛛丝马迹,自己顺利称王。

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政权,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打击铲除明教势力,,也是治国正确方略。所以在探讨朱元璋和明教的关系时,讨论朱元璋是否参加明教并不重要。

朱元璋投军前在皇觉寺出家,是一名僧人,和半僧半俗的明教没有任何关系,且朱元璋自始至终不属于明教的一员。不过,朱元璋起义以后,利用了明教的影响起事。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和明教的关系,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明教原为牟尼较,产生于古波斯。唐朝的时候,牟尼教传入中土,并逐渐借鉴佛教道教的一些教义,成为一种本土化宗教。由于牟尼教相比佛道两教更具有反抗性,因此屡次被历代王朝所禁,后成为一种秘密宗教,宋朝时改名明教。

明教主要在民间传播,尤其容易吸纳贫苦劳众。元朝的时候,明教和另一个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走向联合。明教和白莲教,发展到元朝的时候,已经成为了一种似佛非佛,似道非道,半僧半俗的民间组织,在民间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两教相互吸收和影响,在元朝末年的时候逐渐趋于接近。在当时,普通人是很难辨别明教和白莲教之间的差异的,当然,两教相近,对于普通人而言也没有辨清的必要。

元朝末年席卷江淮黄的白莲教大起义,就借用了明教“明王世出”的口号。元末起义的代表韩山通、刘福通、徐寿辉等人,都是白莲教人士。从此以后,借用白莲教的影响起义,成为了各路义军的首选。当然,这里的白莲教其实也包含了明教。因为对于后来的义军来说,只需要利用白莲教、明教在民间的基础起事就可以了,至于是白莲教还是明教,谁会去进行关心?

朱元璋投靠的郭子兴,本是江淮豪强,起义的时候,依附的是北方的刘福通,自然也是利用白莲教发展壮大。朱元璋投靠郭子兴以后,其本质上和郭子兴利用白莲教并没有什么不同。

朱元璋胜利以后,定国号为“明”,其实主要是朱元璋出身卑微,而“明”的国号,根本上是为了强调其帝位继承于小明王韩林儿,是为了强调正统性。正统性这个东西,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但并不能把这个“明”和明教划上等号,倒是韩林儿的“小明王”之称,和明教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朝建立以后,在刘伯温的建议下,朱元璋正式明令禁止明教和白莲教的发展。

本人对历史很感兴趣,已经厌烦了网上营销号的谣言和个人主义回答,请问什么途径能找到相对准确的历史资料呢?

先说结论:读书,尤其读原始资料。如果有条件可以买一些有关出土文物的书籍。

以我国古代历史为例子,二十五史中肯定有你必读的,甚至您可能想全读,建议挑相关联的几本看就行了。

看你怎么读,如果是看故事会那种读法,没什么大用。要了解书上所记载的相关历史时段,至少要读两三遍,如果你想查询某个人评价时间,在网上把句子单独拿出来很容易出现断章取义。

读完之后建议做笔记,进行归纳、总结。不要盲目相信市面上的学者的结论。如果想进行研究的话建议是断代史,想做通史帝不是不可能,需要大量时间。比如吕思勉先生,究其一生读二十四才三遍。看见其难度,并非我等寻常爱好者所能承受。

要懂得所谓的“春秋笔法”。也就是为尊者讳。骂人不说脏字。以委婉的方法表达作者的意思。

举一个例子,比如《三国志》陈寿已曹魏为正统,陈寿在三国志写曹操的传记《武帝纪》这样描述他兵败赤壁的。“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在字面上看仅仅是攻击失利并非被打败,但在当阳之战,曹操大胜刘备,对刘备兵败是“败绩”描写。

因为三国志是尊曹贬刘的方式记载的。同样是兵败可见在史官的笔下待遇是云泥之别。

不要盲目迷信二十四史和其中的内容,甚至在同一本书中有自相矛盾的记载,这也有前文描述春秋笔法的原因。也有史料来源不同作者干脆进行***纳让读者自行分辨的原因。相关朝代别史。都是可参考的史料。

二十四史大多数为官修纪传体[_a***_],虽有私自撰写数量较少。比如研究春秋战国的历史,如果仅仅相信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那就错了。必须要观看了解《春秋三传》,和《战国策》。这两本书不是纪传体,但史料价值不言而喻。

必须对古文行文方式风格有一定了解,以及作者的时代背景,如此做可以知道作者治史的在纸背后的含义,如果不懂也没关系。可以看注解。尤其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有注解。尤其是《三国志》是必须看要裴松之的注解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明朝朱元璋小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明朝朱元璋小论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朱元璋 明教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