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人物感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人物感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悟50字?
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算把《明朝那些事儿》从头到尾读完了,也许是文风的关系,读起来一点不嫌累,但更重要的,它的内涵在深深的吸引着我。
也许,读完了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对明朝的历史有多么详细的了解,但在这本书里,我明白了道理,懂得了真情,更看到了若干世间罕有的高贵品质,并深深为其折服
读完全套《明朝那些事儿》,你有什么读后感?最震撼你的是哪个人哪件事?
这是非常经典的一套历史书,我大约是10年前读完了这一套书。那时去书店买时不是出的全套的,是一本一本出的。买一本看一本,看完一本等出下一本,就这样把全套看完。这套书对我的震撼很大,当年明月的写法,跟其他历史小说完全不一样。他的写法,既尊重了历史,又有通俗小说的方式,让你看了以后,非常欢快、非常愉悦。这套书区别于其他的历史***,没有那些咬文嚼字和历史参考。书中对我最影响最大的人有三个:知行合一王阳明 万历首辅张居正 一代名将戚继光。
1“知行合一”王阳明
就是看了这套书,我知道了王阳明,从此以后把他作为我的偶像。作为明朝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王阳明是一个伟大的人。他不嫌弃***,无论贫贱富贵他都一视同仁。他不追逐权力,对金钱和名誉十分淡泊。他心系百姓,历经坎坷却意志坚定,坚信正义和良知。他是真正的圣贤,当之无愧,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大爱❤,“一生俯首拜阳明”🌹🌹🌹
2“万历首辅”张居正
“日月共鸣,万国仰大明天子。秋山为月,四方仰太岳相公。”我非相,乃摄也。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一介草民闯荡官场,二十余年终成大器。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实施的“一条鞭法”是继唐代两税法之后又一次重大改革,他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他独断专行,生活奢侈,他是一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是一个复杂的人,但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知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会活着,而他属于后一种,世间已无张居正。
3“一代名将”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事横戈马上行”,这是戚继光一生的写照。他横扫倭寇连战连捷,是民族英雄。一手创立的戚家军,威震天下。他编写的《纪效新书》等兵书和发明改良的新生武器都为后人所敬仰。
读完“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我主要的读后感是:在这个世界上,不都是宵小之辈,还有很多像王阳明、左光斗一样的人,愿意相信“天理良知”,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化育更多的人,从而使世界变得更好一点。比如王阳明教出了一个真君子“陈九川”。陈九川笃信圣贤之学,刚正直谏,因得罪权贵,数次被罢官流放,名列“江西四谏”。后来他家逢变故,父母兄弟俱亡,精神颓丧,晚景凄凉。但他仍然坚持游历讲学,一生清白正直。
再比如“万历六君子”之一的左光斗更是教出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史可法!下面,就谈谈最震撼我心灵,令我读之怆然泪下的、东林党的铮铮铁骨“左光斗”。
首先,要谈左光斗和史可法的师徒深情。《明朝那些事儿》中是这么描述的:当史可法进京赶考时,因为家境贫寒,只能寄宿在一个破旧古庙中。一个风雪之夜,时任学政的左光斗微服出巡,途径古庙意外结识了史可法。当时,左光斗欣赏史可法的才志,特意解下自己的御寒外衣为这个初次见面的穷书生披上,令史可法感动不已。
由此可见,左光斗不势利、爱惜人才。与史可法的这次相遇,完全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却可以清晰地令读者感受到:几百年前的那个风雪之夜,孤身异地的穷书生所感受到的、来自于一个陌生老者的脉脉温情!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若设身处地的一想,真的非常令人感动。
其次,再谈左光斗在临死前展现出的君子气节。书中写到:左光斗因为参与弹劾魏忠贤,被关进牢狱,严刑拷打,其用刑过程真可谓挫骨剜肉,残忍至极!等史可法冒着危险前去狱中探望恩师时,只见左光斗脸部焦烂,无法辨认,小腿上的皮肉全部脱落,露出血淋淋的骨头。但即使是这样,左光斗至死也没有屈服,保留了自己的尊严和气节。而且他还耗尽心力,保护学生,对史可法骂道:“糊涂!这是什么地方,你来干什么!国家已经沦落至此,我是活不长了,你再跑到这里来,倘若让人害了你,还有谁来继承我!”
看到这里,我当时鼻子一酸,流出了泪水,这一幕永远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我相信,这一幕当时同样深深地刻在了史可法的脑海中。试问,几十年后,史可法为什么能够宁死不降,彰显汉人气节,成为民族英雄呢?这一身不惧粉身碎骨的勇气,这一腔风清月明的胸怀,不正是来自于其恩师左光斗的言传身教吗?以前,我并不相信真的能够以“天理良知”来教育别人,但是看了这一段之后,我真的信了。
最后,再谈谈史可法是如何继承恩师之志的。对于恩师左光斗,史可法评价道:“吾师乃铁石铸造的肺腑。”由此可见,左光斗对于史可法造成的影响和震撼是极其巨大的!试想,如果你亲眼看到自己的老师,被人挫骨剜肉,宁死不改气节,那么你老师曾经教育你如何为人处世的那些话,有没有说服力?还值得轻视和怀疑吗?
于是在左光斗死后的二十年后,史可法督师扬州,面对清军的团团包围,他“传檄各镇援军却不一至”,最终依然选择拒不投降,以死明志。虽然历史功过难评说,但是史可法的君子气节,是可歌可泣的。同时,他最后的选择也成全了与其恩师左光斗的这段可歌可泣的师徒佳话,证明了什么是儒家君子的气节风骨。
很震惊权力集中到明朝中央***后,国家制度就在逐步完善中,尤其是皇帝把皇权,相权通过宦官互相加以制约,如果祟祯能再次中兴,也许君主立宪制首先就在中原确立了,可惜的是最后的一任王朝又转到游牧民族手中,同时又增加什么八王议政,皇帝继承不以长幼排序而定等优点,但在最后的历史关键时刻,民族问题又把皇帝问题给否决了,历史需要付出的就不仅仅是那些事儿了。
杨继盛奋起反抗严党的之事,大义凛然,读来令人动容。
嘉靖宠信严嵩父子,致使严党气焰嚣张,无所不为。杨继盛明知人微言轻,却毅然死谏,终被迫害致死。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正是民族脊梁所在。
谨录杨公绝笔,与诸君共勉:
浩气还太虚,
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恩,
留作忠魂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人物感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人物感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