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古琴发展历史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古琴发展历史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最早的古琴图谱?
《碣石调-幽兰》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首用原始的文字记谱法保留下来的琴曲,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琴曲乐谱。一八八五年,中国学者杨守敬在日本访求古书时发现了这首琴曲,其原谱保存在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为唐代人手写的文字谱卷子,记谱年代大约在武则天时期(684-714),文字所记是左右两手在琴上演奏的指法,共有汉字4954字。
古琴曲仙翁操的来历?
《仙翁操》是一首古琴曲,传说是唐代琴圣李邕所作。据说这首曲子是李邕在养生之余,登临山上,看到群仙在山水之间翩翩起舞,于是萌发创作此曲的念头。
整个曲子旋律优美,音调变化丰富,表现出了一种神秘、飘逸、灵动的仙境氛围。这首曲子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很有名的一部分,流传至今,被广泛演奏和传唱。
《仙翁操》,又名《调弦入弄》。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古琴开指小曲,因配有“得道仙翁”的唱词而得名。收录于【琴曲集成】第六册【文会堂琴谱》和第十二册【和文注音琴谱】。主要用散、按同度音,勾、挑法以及绰、注等,初学古琴颇易上手
为什么古琴能够流传千年?
中国历代的传世古琴之所以能够传世的原因。首先,这些传世的古琴都具有选材以及结构上的合理性。比如,都是大致三角形的结构,振幅、弦长和雁足的位置都很合理等。
除了它们具有的结构、审美和方方面面所能达到的特点外,当然也和历代琴人的爱惜与保养密不可分。得到一张好琴,文人们会像爱惜珍宝一样的把它珍藏并传下去。
还有就是古琴使用的大漆和鹿角霜混合的灰胎,不仅能对木胎的振动起到抑制的作用,它坚硬的特性还能很好的对木胎加以保护。
因为,古琴的面板不仅要能观赏,更重要的是要能经常的被弹奏和磨擦。而大漆和鹿角霜的灰胎非常耐磨,如果使用别的漆就很容易被磨损,但大漆就很结实。
还要请大家注意的一点是,古琴的面漆和灰胎不是一种东西。面漆是在灰胎做完之后在最上面做的一层光亮的漆,由于琴的经常使用,面漆是肯定会被磨坏的。
如果弹琴刻苦用功的人大概弹两三个月后就会在弦路上出现磨痕,时间长了甚至会出坑,或者有面漆的脱落,但是你会发现如果是使用大漆和鹿角霜的灰胎的话,面漆的下面是不会脱落的。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对一个人武功造谐的最高表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用来对一个文人涵养的最高表述。琴,摆在第一位。子牙、伯其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就是最好的印证。这也反映了古时人们对弹琴的重视,也反映琴这种乐器又多么让大家神往,那就成就了“琴产品”从材料选择、工艺制作、音域调试等诸多方面的重视程度之高!
据资料介绍,我国出土的古琴年代已超过三千年之久,这也反映了琴的质量之最,古人对琴的痴爱,不得不让今人叹服啊!
古琴,音色朴实、无华,内敛、舒缓。弹者和听者须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中,屏息、静心,然后进入境界。古人弹琴多在雅室,约三两知己,品一壶茶、焚一炉香,赏一溪云,体会琴声所表达的心曲,抑或弦外之音。它在这浮躁、熙攘的时代,有一席之地,实属难能可贵。
古琴流传千年这个说法应该从两个角度来解释。因为不知道你说的是古琴这个乐器,还是古琴这门艺术。
首先是艺术性。中国历朝历代,但凡是有身份的文人,没有不会弹琴的。就算是没有身份的,古琴也是文人必备的修身养性的乐器。琴棋书画,琴在首位,足以看出古人对古琴这件乐器的重视。再有就是社会高层对古琴这一学期的重视。关于古琴的传说很多,伏羲造琴,神农造琴等等。还有就是孔子学琴的故事,孔子是谁,古往今来第一大圣人,他都弹琴,那些受过儒门教育的人,如果说自己连琴都不会弹,你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嘛。再有就是宋朝的时候,宋徽宗对古琴也特别重视,甚至不惜重金打造了专门放古琴的宫殿。著名的《宋徽宗听琴图》也足以看出皇帝对古琴的重视,连皇帝都这么重视,其他人当然会跟风了。所以古琴流传不久的话,对不起这么多文人墨客,帝王贵胄为他站台。
再有从乐器本身来说。现存最早的也就是唐代的,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而且到现在还能弹,比较有名的就是故宫馆藏的大圣遗音古琴。2013年的时候也有一张唐代的古琴拍出了上亿的天价,具体数字可以参考我的另外一篇文章。
古琴这个乐器能流传这么久,也跟他的选材和制作工艺是有关系的。上百道的工序保证了古琴能够经受住时间的磨砺,匠人精神给与了古琴传世的人为条件。
所以古琴能流传这么久,并且能够在新的时代散发出他独有的光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古琴发展历史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古琴发展历史简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