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简介和后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简介和后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之后再无后代什么意思?
这句话不对吧,据我了解,应该是明亡之后无华夏。明朝亡后,清朝满族人统治中国,实行剃发易服政策,留发不留头。强行汉族人民,剃头,穿满服!而且发现偷穿汉服和不剃头者,杀之!统治260余年。把汉族人的华夏衣冠已经抹杀全无。所以后人称明王之后无华夏!
明朝惠王是谁的后代?
明朝的惠王是明惠王朱常润,他是万历皇帝第六子,于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受封惠王。在京师居数十年,天启七年八月,崇祯帝即位后,到荆州府。在荆州十年,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张献忠在湖广四处征战,威震一时,朱常润四处逃窜,先奔衡州,又奔绍兴,居无定所。崇祯帝***后,江南部分士绅曾有立常润为监国之意,但常润却非可立之人,常润皈依释教,整日礼佛参禅,不通人间事理,对朝政一无所知。
于谦的后代都有谁?
于冕一直为父亲于谦得以沉冤昭雪而奔走。话说,自从土木堡之变爆发之后,于谦发誓不和敌人共存。后来,于谦经常在值班的地方生活,基本上从来没有回过家。石亨等人为了清除于谦,便诬赖陷害于谦私自敛财,谋反忤逆。随后,于谦被下令处死。
于谦死后,皇帝为了惩治于谦后人,便将于谦的儿子于冕发配到山西龙门流放,将于冕的妻子张氏发配到山海关一带流放。公元1466年,于谦的儿子于冕得以返家。随后,于冕上书为父亲于谦***。接到于冕的奏折之后,明宪宗亲自审理了于谦案件。等到明宪宗为于谦沉冤昭雪之后,才将于谦的田产退还给于冕。
后来,于冕担任应天府尹一职。于冕去世后,因为膝下无子,于是,于家族人便让允忠为于谦的后人。等到允忠长大之后,便世袭了杭州卫副千户。
于谦有以下三个分支
1.浙江于家埭于氏:于家埭为浙江省桐乡县甸镇汇丰村于家埭自然村,按家谱记载,于家埭于氏为明朝重臣于谦之后人,于谦长子于冕以族人于允忠承嗣,后代繁衍至今。
2、河北井陉县和河南浚县于氏:传说于谦遇难于谦之子隐居娘子关下井陉县南峪村,留有三子:于有道、于东道、于南道兄弟三人。成化年间(1486年),因生活所迫,于有道迁往白龙庙(今井陉县于家村),于东道留南峪村,于南道迁浚县谭城(今浚县卫贤镇于村)。该支于氏还分布在山西天镇县、山东莱芜等地。
3、山东曹县庄寨镇白茅村王氏:根据该村墓碑记载为于谦罹难,于谦养女晋阳孤儿王三朵,将于谦嫡孙于柯救走,遁隐在考城西北白茅桥畔,为避难改随姑姓王,繁衍至今。
明汉王朱高煦有后代吗?
汉王朱高煦是有后代,但是最后都被杀了。
朱高煦(1380年12月30日-1426年10月6日),出生于北平,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
靖难之役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明宣宗继位后,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明清两代谁对中国历史贡献大?对此,你有何感想?
我认为是明朝,清朝她闭关,不向其他国家通商,只有广州一个通关口【虽然后来5个了】,但是,如果当时不实行闭关政策的话,或许中国还不会被外国人侵略【通关了,中国可以明显看出和世界各国的差距,这样就可以学习外国,但是到1840年以后才开始学习,就没用了,早在1790年前的话,乾隆时候,后来就不会有外国侵略了】明朝他也是闭关,但当时是时代所需。所以还是认为明朝贡献大,而且明朝出现了很多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清朝因为有文字狱,文人都不大敢发表言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简介和后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简介和后代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