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达讲明朝历史,梁宏达 明朝

kodinid 3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梁宏达讲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梁宏达讲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宋朝是三有朝代,你怎么看?
  2. 明朝的七宝太监郑和明明是个太监,又为何能子孙满堂?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宋朝是三有朝代,你怎么看?

显然,“三无”明朝的说法是片面的,尤其是无名将、无名士的说法。先说名将,虽说明朝在各大一统王朝中,其武功并不算突出,但其实也不是很差,明初有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开国大将,明中期有戚继光这样的抗倭名将,明末还有李成梁、袁崇焕,不仅不少,而且名望也都很大。

再说名士,宋代以后最大的名士大概就要属明代王阳明了,他所创的“心学”,是朱程理学后的又一个学术高峰,不仅对当时的名噪一时,而且对后世影响也很大,就我们熟知的曾国藩、蒋介石,对王阳明都极其崇拜。仅此一人,就足够说明问题,遑论他人。

梁宏达讲明朝历史,梁宏达 明朝-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高晓松所提出的“三无”中,其实比较有争议的当属“无明君”。所谓“明君”、“昏君”,都是封建社会史学话语体系的概念,与我们当代所谓的“好皇帝”、“坏皇帝”的标准已经不大一样了。封建社会中的好皇帝要有“立功、立言、立行”等标准,要有那种独断乾纲、勤于政务的特点,但在当代史学标准下,无论皇帝本人如何,人们更注重他在社会实际运行中的作用,无为其实依然可以治世。

在明代,这一特点尤其突出,比如万历朝,虽然他20多年不上朝,在施政上亦有不少失误,但万历时期的社会经济总体情况都非常好,特别是晚明江南经济的高速发达,还曾被不少史学界誉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吸引了很多学者就此进行研究。所以说,人是复杂的,历史是更为繁复的,以当代人的视角来审视,所谓明君、名将、名臣的说法实在是太过时、太片面了。

高晓松这个说法有没有问题呢?

梁宏达讲明朝历史,梁宏达 明朝-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是否有明君、名士暂且不论,今天我只是来谈一谈是否有名将的问题。下面以事实来说话,大家评判。

明史•徐达传》是这样说的

看看他的战功,历史上的名将有几人能比。更不用说他的人品了!朱元璋心如铁石,***如麻。但他在徐达死后,是怎么做的呢?

梁宏达讲明朝历史,梁宏达 明朝-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意思是说,徐达死后,朱元璋竟然停止上朝,在徐达灵前悲痛不已。在中国历史上有几个人能够获得皇帝如此对待,不比联合国降半旗致哀差多少吧!

《明史常遇春传》记载

常遇春与徐达齐名。最为厉害的是,没有读过书,行军打仗却暗合兵法!天生的武将,一生征战,从未失败过。名符其实的“常胜将军”!

可惜年仅四十便死了,没有见到明朝建立那一天。但享受的是跟徐达差不多的待遇。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明显是根据他自己的标准来评的!但是我们无论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明朝都不能称呼为三无朝代!王阳明可以说在整个东亚东北亚都非常著名以及有巨大影响力的名人吧!宋元明清超过他的好像还不好找!名将就更多了,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一家。明君,朱元璋,朱棣嘉靖还能算吧(确实有点狠)!

反观宋朝,名臣只有范仲淹这么个大牛逼!范仲淹对后世影响力不是苏轼这些文人能比的!武将有狄青,辛弃疾,岳飞等等是厉害。明君的话只有宋太祖赵匡胤啦!文人确实多,很多牛逼的文学家!

但是宋朝最大的问题是经济高度发达但是国防安全太弱!对文人太好,从不杀文人。武将被怼的都不好意思站在一起。民间更是流传“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没有武力做后盾,再发达也是肥猪一头!

高晓松自诩为一骚人,当然喜欢宋朝宽松的环境了。对文人那么好,当官有那么多钱,天天花天酒地的!当然我不是攻击高晓松,他就这样人,有才华,但是也没什么顾忌的,就瞎几把说。

高晓松是著名的“明黑”。如果他批评的是明末的情形的话,那确实也有些道理。因为明朝末年君臣、士大夫的表现实在是太差劲了。

比如明末虽有名将袁崇焕,但却被崇祯给千刀万剐了。明末名将大多死于自己人之手。

明末朝政***,致使民众起义不断。将领无能,连衣衫褴褛的农民军和落后的游牧民族都打不过。大臣只知道争权夺利、搜刮钱财,全然不顾国家、百姓。

南明仍有半壁江山,却因为内斗,几年内就被灭掉。抵抗最坚决的,反倒是农民军将领李定国

这样的明朝,怎么批判都不为过。

不过明末是一回事,明朝中后期是另外一回事。明初有杰出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徐达、常遇春等二十四将。之后还有朱棣、朱瞻基等杰出帝王,还有于谦、王守仁海瑞、戚继光、张居正等名臣。

明朝的七宝太监郑和明明是个太监,又为何能子孙满堂?

所谓的郑和后裔是为郑和继子,据李士厚著《郑和家谱考释》记载,“公和奉命三使西洋,历事三主。至宣德六年,钦封公三宝太监。公以兄文铭之子立嫡,名赐(不清晰,待考),皆显宦焉。”可知郑和是立侄为嗣,故有后,且依据郑和改姓郑。

家谱以郑和为一世祖,记载了其下十五世(仅载长支):

二世赐,字恩荣,妣马氏、纳氏,生子二,长万选,次廷选;
三世祖万选,妣李氏,生子宗阳,万选行一,为生员,初选楚雄府训导,万历十三年,升岳池县知县;
四世祖宗阳,字不傳,妣李氏,生子士禄;
五世祖士禄,妣马氏,生子三,伯国卿、仲国元、叔国用;
六世祖国卿,妣马氏,生子二,长大骖、次弘骖;
七世祖大骖,廪生,妣马氏,生子四,时发、时杰、时英、时俊;
八世祖时发,妣李氏,生子二,长崇新、次毅新;
九世祖崇新,妣马氏,长溥、次渊;
十世祖溥,妣李氏,生子二,长居正、次居广;
十一世居正,妣李氏,生子二,有法、有才;
十二世祖有法,妣未载,生子一,良善;
十三世祖良善,妣未载,生子一,逢元;
十四世祖逢元,妣未载,生子永生;
十五世祖永生,妣未载,生子三,富、兴、贵。

《郑和家谱考释》中相关世系

关于这份家谱真***这里姑且不论(详细请参见李士厚《郑和家谱考释》的讨论)。但郑和立嗣子的情况当为真实,这在明清宗族中极为常见。古代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往往囿于医疗条件等,子嗣早夭等情况就比较容易出现,所以就会造成无后,甚至一些望族,也往往因为子嗣艰难而家族衰落。因此,为了保证祭祀不绝,宗族常允许过继,一般规定按照血缘由近及远来进行。当然,也有异姓承宗现象,但条件极为苛刻,且待遇并不好。

参考文献:

李士厚:《郑和家谱考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梁宏达讲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梁宏达讲明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郑和 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