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戚继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戚继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戚继光为抗击倭寇作出了哪些贡献?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微山。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戚继光的成就?
1、修筑长城
明朝为加强北方防务,将那时候的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御区,分别驻有重兵,称之为九边重镇。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蓟镇便是由戚继光为蓟镇总兵官。为更好的防御,戚继光在金山岭修筑长城,加修障墙、支墙、挡马墙等。
2、装备发明
戚家军军中有一种专门针对倭寇使用的倭刀所改良制造的武器,被称为戚氏军刀。这种军刀与明朝的那种易被砍断的不同,带有明显的日本风格。无论是刀刃的强度,还是整体重量可谓上品。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现就收藏有一把登州戚氏军刀,实为佳品。
3、制定边防战略
戚继光根据边境实际情况,提出“驻重兵以当其长驱,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的边防战略。主要实行了以下几种措施:
更新武器装备,造新式火器虎蹲炮,三飞等;改边防的短刀为藤牌、狼筅,长枪长刀等;
修边墙建空心敌台,空心敌台类似民间看家楼,台内中空以保护士兵储存军备,四面有窗以便使用火器和弓箭,上层另建一小楼和垛口增加了火力点,有效抵御了骑兵的攻击。
戚繼光的故事?
戚继光率领所部九战九皆,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倭寇们心惊胆战,给戚继光取了个名字叫“戚老虎”。
次年夏,率戚家军南下福建,荡平倭寇在横屿、牛田、林墩的三大巢穴。嘉靖四十二年(1563),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人取得平海卫大捷。
次年,升总兵官,镇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华、温州两府。是年11月,倭寇2万人围攻仙游,戚继光“用寡击众,一呼而辄解重围;以正为奇,三战而收全捷。”从此,戚家军威振中国海疆,倭寇望风而逃,危害已久的倭患终被荡平。
戚继光的故事概括如下。明代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经常有倭寇从海上侵入,登陆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饱受苦难。在朝廷授意下,名将戚继光迅速组建了一支精锐的军队,人称“戚家军”,专门对付倭寇。这支军队英勇杀敌,***地打击了侵略者。
戚继光(1528年一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孟诸,登州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戚继光文武双全,他写的一手好字,做的一手好诗,在兵器改进和工程筑造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在抗倭时期,他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天下名句!
戚继光是明朝中后期最杰出的将领,戚少保的威名和他的戚家军可谓名动天下!他在东南绞杀倭寇、在塞北对抗蒙古,为大明的平稳发展立下了丰功伟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戚继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戚继光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