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皇帝李温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皇帝李温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皇帝李温简介?
唐懿宗(833年12月28日-873年8月15日),名为李漼,初名温,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宣宗长子。大中十四年(860),即懿宗即位的第二年,二月安葬了宣宗,十一月改元为咸通。
唐朝皇帝李温其实就是唐懿宗李漼,李漼原来的名字就是李温,后来叫做李漼就很少人知道这个名字了。李温是唐宣宗和元昭皇太后的儿子,其实他当上皇帝还是有点靠运气的,因为他的父皇唐宣宗病死之后,他就被那些太监和朝廷里主要人物推上了皇椅,当上了这个皇帝。作为皇帝,他还有两位皇后,其中一位皇后出生微寒,进宫选秀才有荣幸能当上皇后。
唐朝皇帝李温是唐朝历史上倒数第四个皇帝,还是以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要知道在古代里,皇帝座下的那把皇椅是很有吸引力的,坐上来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所以李温还是很***的。在他当皇帝的时间里,没有出现盛世,反而把当时的局势弄得像暴风雨中的小树苗一样摇摇欲坠。李温做了皇帝,就贪得无厌了,对自己的尊号加到十几个字。在位十四年,没有任何的功劳,只顾得自己享乐。
唐朝皇帝李温可谓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昏君,在位期间他整日就顾着吃喝玩乐。另外,他特别喜欢听音乐,虽然没有到如痴如醉的地步,但是他每一次出行都带着这些人,一开心就大行赏赐。李温如果在宫里面呆的烦了,就会跑到行宫去住,所以行宫里也要备着乐器和敲乐器的人。李温不爱处理朝政,所以找了很多任宰相,但由于李温本人的影响,那些宰相也没有什么真才实干,导致唐朝走向下坡路。
唐懿宗是唐朝最后一个以长子即位而且是最后一个在长安平安度过帝王生涯的皇帝。然而,懿宗在位15年,骄奢淫逸侏儒俑,不思进取,宠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对内忧不知其危,遭遇外患不觉其难,把宣宗在位期间重新点燃起来的一点希望之光彻底熄灭了。懿宗改元时记得他的父皇,但君临天下以来的言行举止却几乎看不到宣宗的影子。咸通之政与大中之政相比也是相距遥遥,不可以道里计。《新唐书》的作者说懿宗是“以昏庸相继”,正是对他的综合评价。
李温的父皇叫什么名字?
唐懿宗李漼(833年12月28日-873年8月15日),本名李温,京兆府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第十七位皇帝(859年9月13日-873年8月15日),唐宣宗李忱长子,母为元昭皇后晁氏。大和七年(833年),生于光王府,初封郓王。大中十三年八月(859年),唐宣宗驾崩后,在宦官王宗实拥立下监国,八月(859年9月10日)即位。次年十一月(860年12月17日),改元咸通。
唐宣宗李忱(810年7月27日/28日 -859年9月7日/10日 ),初名李怡,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846年4月22日-859年9月7日/10日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
1. 唐朝皇帝李温之父是唐宣宗李忱。
2. 唐宣宗李忱(chén)(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长庆元年(821年),封光王。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后,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以皇太叔继位,年号“大中”。
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读《贞观政要》,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对外关系上,李忱在位时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军事胜利之一。
李忱在位时期是唐朝继会昌中兴以后又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李忱性格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所以直至唐亡,百姓仍思咏他,称其为“小太宗”。
大中十三年八月,李忱驾崩,享年50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咸通十三年,追谥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李忱亦工诗,《全唐诗》录有其诗六首 。
3. 唐懿宗李温(833年-873年)大和七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生于籓邸,唐朝第十七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漼,唐宣宗长子。唐宣宗驾崩,被宦官迎立为帝,是为唐懿宗。在位14年,终年41岁。死后葬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唐懿宗是唐朝倒数第四个皇帝,其即位后,虽然唐懿宗“器度沈厚,形貌瑰伟”“洞晓音律,犹如天纵,”但游宴无度、沉湎酒色,以致政治***唐朝政局更加风雨飘摇亦导致大中之治的成果消失了。他是唐朝最后一个以长子即位且是最后一个在长安平安度过帝王生涯的皇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皇帝李温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皇帝李温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