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马政机构历史,唐朝马政机构历史沿革

kodinid 2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马政机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马政机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是马栏子?
  2.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唐代的官制是怎样的?

什么是马栏子?

满清末年,马栏子是朝廷圈养马匹的地方

大连马栏子这个地名的来历,据说唐朝时期将军曾在此养了上万匹马,后来又说这里曾是明朝的马政地带(管理马的地方),可按照当地的地势地貌推断,一是没有广阔的马场,二是没有足够的水源和草供马儿食用,因此这里不具备养上万匹马儿的条件。在甲午战争的地图上,这个地方叫做马兰村。每逢四五六月份,这里漫山开着灰兰色的马兰花,所以当地的村民们将这里称为马兰村。后期为何变成了“马栏子”?据相关记载,在日本统治时期,这里的第二任村长上任后,村子里的居住人口越来越多,后来,他经过查阅清朝字典时发现,字典中兰花的“兰”与“栏”基本上是通用的,于是便将“马兰村”更名为“马栏子”,一直沿用至今

唐朝马政机构历史,唐朝马政机构历史沿革-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唐代官制是怎样的?

唐朝的官制基本是隋朝的延续,所谓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职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也就是有两个领导,下属部门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上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职责就是执行,由尚书令一人领导,副职一左一右,下辖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长官是尚书,六部分管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管四司,共计24司。户部,掌理土地、户籍、赋税、财政,下辖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个司。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堂、科举、外宾接待事务,下辖礼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兵部,掌武将选拔、兵籍、军械、军令等,下辖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刑部,主管法律,刑狱事务,下辖刑部、都官、比部、司部四司。工部,掌理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等工程,下辖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各部一把手称尚书,副手为侍郎,再下面是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吧。六部之外有九寺五监,正副长官称卿和少卿。太常寺管祭祀、礼仪、科举考试归属礼部,光禄寺就是管酒礼膳馐等事。卫尉寺专门掌管兵器和仪仗物料。太仆寺掌马政,但不管皇上车马。大理寺掌管审讯刑狱,司法行政可归刑部负责。鸿胪寺管礼仪,但外族朝拜进貢归户部管。司农寺管仓储之事,赋税收入可归户部。太府寺为新设立,仅管金帛府藏。五监是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分管学堂教育及国家和宫廷手工业制造,宫殿、城廊、官衙等修缮。九寺五监形式上独立,但实际上是与协助六部的办事机构。古代的各职能部门复杂不,不如今天的我们简单吧。

唐代的官制体系是由三省六部,九寺五监构成的。其中,“三省”指的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也就是负责文书管理和朝政决策的三大官署;“六部”指的是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分别负责官员任免、礼仪、财政、军事、刑法、工役等事务;“九寺”则是太庙、显庙、太廟、中和殿、宗正寺、昭陵、光禄寺、太常寺、太医局等九个寺庙;“五监”则是左、右、神策、龙武和羽林,分别负责天兵和皇宫的警卫和侍卫。

整个唐朝的官制由此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层级体系,官员按照职务的不同分属不同的官署和部门,专责各自的事务。这种官制体系保证了朝廷管理的高效性和严密性,也有利于官员的晋升和选拔。

唐朝马政机构历史,唐朝马政机构历史沿革-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马政机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马政机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唐朝马政机构历史,唐朝马政机构历史沿革-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标签: 六部 官制 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