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测唐朝历史常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测唐朝历史常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考中储粮看什么书籍?
废话不多讲,讲注意事项!
1.一定要注意安排好时间。
中储粮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你觉得两个半小时多吗?其实不多,坐我旁边的小伙伴,起码有三个被抢卷了,老师都说停止答卷了,还在那儿奋笔疾书呢。
2.有人认为,中储粮试题就是行测和申论的结合,其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区别。起码跟山东的公务员试题不一样。
3.65道选择题,每题一分,剩下的分数属于作文。
公务员行测,都是选择题,但是选择题的分值有差,比如数***算分值就高一点。中储粮试题里也有数学题,但是无论是难得要死,还是简单的要命,统统一分!
4.网申。
需要等一段时间,短信通知笔试,人山人海,所以找份工作不容易啊,大家都挤破了头想考进去。一定要保持手机畅通,也别设置什么短信黑名单,因为机会可能就跑了。
5.前面的选择题一般与中储粮自身有关。
- 比如中储粮是( )批准组建的骨干企业。
- A.粮食局 B.国资委 C.***院 D.发改委
答案我就不说了,勤动脑多动手,自己去查。
6.有些题型和公务员的好像,比如这种题型,你一定在公务员卷子上见过。
这属于判断推理中的类比推理。
7.也有与时俱进的题目。
总而言之,多看看关于粮食的文章。祝你成功上岸!
中国古代三大历法是怎样的?
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夏历、殷历和周历。任何事物初创最为难得,而《春秋》和《孟子》多用周历;《楚辞》和《吕氏春秋》用夏历,我们目前所使用的阴历,基本规则是沿用汉代制定的汉历(太初历),所以论影响选出三大历法,非夏历、周历和汉历莫属。
中国历法,是中国历史上由我国先民自己创制出来的各种历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历法的出现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夏历(农历)、彝历、傣历、羌历、和藏历等是我国现阶段在广泛使用的几部自有历法。
古代历法,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据《史记》,只是正月的月分不同,但无具体资料。
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是西汉《太初历》,岁星纪年,即本星绕天一周约十二年(11.862年)。此后历代历法以此为根据而修订。
祖冲之的《大明历》,东晋虞喜发现“岁差”,祖冲之计算出45年11个月差一度的岁差值。
唐朝《大衍历》计算出近点月和交点月为27.5545日和27.2122日,精度与现代值相差无几。提高了日食准确度。
沈括《十二气历》,由于四季与月相无关,沈括提出废“月”为“气”,大气三十一天,小气三十天。可惜受阴阳势为阻挠而未能实行。
明朝《崇祯历》,徐光启主持并聘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第一次引进欧洲天文学和计量单位制定的历法。这是历史上的大改革,中国天文学由此由古代向现代发展。清《时宪书》是根据《崇祯历》修订的。
感谢邀请。
提问者是想问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历法历法吗?我想了半天,历法一直在不断改进,但没有听说过所谓“三大历法”是为何物,但是有三大历法系统过--阴历,阳历和阴阳合历。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而阴历事实上只按月亮的月相变化来安排的历法,所以每年比阳历要少11天。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现行的公元纪年法就是一种阳历。
两种历法各有缺陷,因此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指导农时,避免因为阴历带来的时间偏差而设置闰月。现行的农历在阴历(夏历)基础上融合了阳历的成分,吸收了干支历(阳历)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来符合回归年,是为阴阳合历。
我国先民自己创制出来的各种历法并不断改进,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历法的出现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这里就例举几种划时代的历法吧。
《颛顼历》:古代汉族历法之一,属于古六历的一种,为阴阳历。该历***用十九年七闰法,一回归年为365又1/4日(所以是一种四分历),一朔望月为29又499/940日,以十月为岁首,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后九月。测制年代或为秦献公时公元前366年,至秦始皇一统天下后遍行,经秦朝至西汉太初历制定(公元前104年)始弃。
《太初历》: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其法规定一回归年为一年,一朔望月为一月,所以又称“八十一分律历”。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它还首次记录了五星运行的周期。太初历共使用了188年。
《大明历》:由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一部历法,也称“甲子元历”。在历法中,祖冲之首次引入了“岁差”的概念,从而使得历法更加精确,是中国第二次较大的历法改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测唐朝历史常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测唐朝历史常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