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清朝与明朝论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清朝与明朝论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黑茶发展史论文
论黑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黑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据《封氏闻见录》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十六世纪初,理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两字。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陈讲疏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可见,当时禁止越四川境内私贩湖茶。因此16世纪末期,湖南黑茶兴起。
黑茶发展史相关论文
论黑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黑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据《封氏闻见录》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十六世纪初,理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两字。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陈讲疏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可见,当时禁止越四川境内私贩湖茶。因此16世纪末期,湖南黑茶兴起。
康熙对于前明的反思,一篇《过金陵论》的总结,思考出了怎样的境界?
康熙23年,即公元1684年,康熙南巡,第一次到了南京,随后去拜访了明孝陵,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礼数非常周到,规格高于一般的祭祀,当时的汉人看到了康熙这么虔诚拜访明孝陵很感动。
但康熙觉得,做的还不够,于是就作了这篇过金陵论。
核心思想大概是说,明太祖老朱家,布衣出身,但是建立如此伟业,长达276年,顺应天时,了不起。
但是现在我玄烨站在这里感受到的是满目苍凉,断壁残垣,一个朝代就此陨落。
我觉得康熙言下之意有两层。
第一是,明朝很了不得,牛叉,承认了明朝的正统地位,我很倾佩。
第二是,你看,明朝当年如此繁华,今天也断壁残垣,问题出在哪呢。
以此反思己身,别看现在大清朝江山稳固,而又能存活多久呢,一定要励精图治,要不然若干年后,也不过就是如此。
清朝史事言史堂来回答;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六次南巡,六次祭奠明孝陵,一直被世人传为佳话。 康熙六扫朱元璋之墓,一方面:说明康熙乃至满清认可朱元璋对明朝两百多年的江山,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对历史有重要的贡献。
另外一方面,康熙作为千古一帝不凡的胸怀、过人的气度以及谋略也显露无疑。康熙初次南巡时,满清入关不过二十年。满汉的矛盾依旧突出。通过为***皇帝扫墓,表示满汉一家,拉拢***,这也是康熙稳定统治的权谋之术。
《过陵陵论》发表在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第三次南巡期间。当时康熙路过明故宫,看到当时的南京明故宫因荒废日久,昔日辉煌的殿宇已茫然无存,树荆遍地,荒芜破败。康熙驻足良久,作为一个有野心的皇帝,看到前朝宫殿如此模样,感慨良多。因此作《过金陵论》。
“万历之后,政事渐弛,宦寺朋党,交相构陷。门户日分而士气流漓,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之众,手燕京,宗社不守;马、阮以嚣伪之级没,托名恢复,仅快私仇。使明艰难创造之基业,未三百年而为丘墟,良可悲夫!”摘取自康熙《过金陵论》。
康熙作此文主要是反省了明灭的原因:皇帝不务政事,而且自万历以后皇帝多昏庸,以至于皇权不保。皇权得不到保证的根本就是党争,当时的党争严重摧毁了明朝的方方面面,导致明朝陷入积重难返的地步。官员争斗,***,导致民不聊生,以至于明灭农民起义四起,直到被李自成灭国。
最后的结尾为充满了危机感,感慨明朝创立之初的艰难,可是未到三百年就变成了眼前的一堆废墟。
康熙皇帝地下有知的话,大概也没想到?他总结的原因都没有出现在清朝上。清朝皇权达到巅峰,也再无乱国党争。可国祚也无三百年。
我是言史堂,专注清朝史事,如果朋友喜欢作者写的文字,欢迎点赞,关注以及评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清朝与明朝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清朝与明朝论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