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广州十三行历史,明朝广州十三行历史背景

kodinid 3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广州十三行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广州十三行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时候广东归属?
  2. 明清时期对内对外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实施这些政策的后果如何?
  3. 古代广东有锦衣卫,分别分布在哪里?

明朝时候广东归属?

明朝广东布政使司和卫所的设立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同年春,遣廖永忠、朱亮祖等率军南下广东,元朝在广东的守将或降或逃,广东遂归属明朝统治

明朝广州十三行历史,明朝广州十三行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次年,明朝廷改广东道为广东行中书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遂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终明之世,广东的辖境都没有变动。

明朝***为了避免像元朝那样地方的行中书省统揽军、政、财大权,遂行三司分治:布政使司掌民政,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凡遇重大政事,须经三司会议,才上报朝廷。

永乐初,遣官巡抚广东;景泰三年(1452),设两广总督。此两官之设,三司权位渐轻。

明朝广州十三行历史,明朝广州十三行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在广东的统治之重要措施之一,是设立卫所。卫所的设置是根据其地在军事上的重要性而定。广东卫所的设立始于洪武十七年(1384),除了为巩固统治 外,初时亦为“岛夷之患”而设,“以捍外而固内”。明代,沿海地区常遭海盗侵扰,倭寇为害。故广东除了省城广州外,主要是沿边设卫。其分布为:广州四卫, 即左卫、右卫、前卫、后卫,屯驻的兵力也较多,起枢纽的作用;沿边设南海、清远、惠州、肇庆、潮州、碣石、广海、神电、雷州、廉州、海南等11卫及100 余千户所。各卫所共有旗军12万余人,统由广东都指挥使掌管。卫所的设立,大大加强了广东的海防。

明清时期对内对外***取怎样的经济政策?实施这些政策的后果如何?

重农抑商,反对商业,对商人收取重税,中央把握盐铁专营权 明朝时鼓励对外贸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只存在“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 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阻碍了对外的交流,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后了 但重农抑商保证了中国的社会安定(人多),减少对外贸易缓解外国商品的冲击,还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侵略 绝对原创!!!!@!!

古代广东有锦衣卫,分别分布在哪里?

导语: 现在一提到 “锦衣卫 ”三字,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即映出流行*** 作品中塑造的锦衣卫官员标准形象: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飞檐 走壁,武艺高强 现在一提到 “锦衣卫 ”三字,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即映出流行***作品中塑造的锦衣卫官员标准形象: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飞檐走壁, 武艺高强,从事着保卫皇帝、暗护忠良、刺探倭寇、保国卫民等神圣 而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工作,堪比古代的 007。

明朝广州十三行历史,明朝广州十三行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明朝的锦衣卫真 的有这么神奇吗? 举伞扇的仪仗兵 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在建国之初设立的拱卫司,相当于皇帝的私 人卫队。

洪武二年设立亲军都尉府,又以负责皇帝仪仗的仪銮司隶属 之。洪武十五年罢设亲军都尉府,改成锦衣卫。这样,锦衣卫既继承 了亲军都尉府的侍卫之责,又从仪銮司那里继承了在朝会大典或皇帝 出巡时负责天子仪仗卤簿的职责。

按照明代兵制,地位最高的是中央级的五军都督府,有些类似于大军区;然后是类似于省军区的都指挥使司(都司) ;然后是相当于各地 军分区的卫。明朝一般的卫有 5600 人,分为前、后、左、中、右五个 千户所,每个千户所 1120 人。

再分为十个百户所,每个百户所 112 人, 其中有 2 名总旗、 10 名小旗、 100 名士卒。 明朝锦衣卫排在亲军卫之首。亲军共二十二卫,包括洪武年间朱元 璋设立的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锦衣 卫等“上十二卫 ”和永乐年间明成祖增设的金吾左卫(原为燕王府的护卫 军北平左卫)、金吾右卫(北平右卫) 、燕山左卫、燕山右卫、济阳卫、 通州卫等十个亲军卫。此外还有腾骧左右卫、武骧左右卫等 “御马四卫 ” 。

锦衣卫建立之初为朱元璋为吴王(未称帝)的拱卫司,后改为洪武帝的亲军都尉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式改名为皇帝亲卫队“上十二卫”之一的锦衣卫。

锦衣卫开始时主要承担的职责为皇帝亲卫的职责,因为是皇帝贴身卫队,需要进行事先调查,故经常进行秘密调查工作,可以无需经过任何手续抓捕逮捕任何人,还有权直接对相关人员审问,刚开始,大部分活动只针对危害皇帝安全,后来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和监视文武百官,特别是开国功臣,决定设立一个特务机关,于是将锦衣卫的功能增加,特令锦衣卫掌管刑狱,赋予锦衣卫巡察缉捕之权,专门从事探查,侦查,逮捕,监视,审问等活动,从此锦衣卫变成为明朝主要的特务机关朱元璋大杀功臣朱棣大杀建文旧臣使锦衣卫的权力大为扩张,故有明一代,此弊病一直难去。

锦衣卫最高长官是“恒以勋戚都督领之”的指挥使(正三品)一人。下面有14个所,分别置办了官校,各级官包括:指挥同知(从三品)二人,指挥佥事(正四品)二人,十四所千户(正五品)十四人,然后下面还有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等等。官死后以亲子弟接替,无则选民间清白子弟担任。校为校尉力士,基本来自民间,从清白家世的民户中挑选出一些无恶疾无不良嗜好的壮丁来充当。这些官校又称“缇骑”。缇骑在洪武时代只有500人左右,永乐时代就大为扩充,到了正德年间,有正式编制的锦衣卫就已经近六万人,加上军余和收买的一些三教九流流氓地痞无赖等等(没有正式编制,属于临时工),锦衣卫名下有十几万之多。

除了十四所之外,还有两大镇抚司,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南北镇抚(从四品)各一人,南镇抚司负责掌管锦衣卫内部刑名,兼负责军匠和军用器械的打理(军事法庭+科研机构)北镇抚司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增设的,专门负责绍狱,有抓捕,审问的直接权力(克格勃间谍机构),基本进了绍狱的人,十有九无生机,虽受南镇抚司的节制,但依然权势滔天。

锦衣卫在明朝全国各地都有驻扎,为单独的***机构。广东卫所,治所广州(今广东广州)。 下辖地区包括:广州、肇庆、韶州、惠州、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基本每个地区都会安插人手,特别是嘉靖皇帝之后,倭寇大举作乱,为了确保海疆安全,广东卫所大为扩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广州十三行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广州十三行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锦衣卫 明朝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