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熊明遇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熊明遇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代汉语词汇有一半来自日本,是真的吗?
看到一个网上的帖子,说现代汉语有80%的词都是来自日本,而且发帖人还煞有其事的举了下列这些词为例子,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等等。
且不说现代汉语的词汇如何界定,有多少,这个80%,70%或者50%又是怎么来的?
查了一下,“干部”一词来自于日语,本是日语中的一个汉字词,字面意思是“骨干部分”。日语的“干部”一词是日本人根据法语“cadre”一词意译成的。法语“cadre”一词的本义是“骨骼”,引申指在军队、国家机关和公共团体中起骨干作用的人员。明治维新前后,日本人用汉字译了许多西方的词汇,如“物理、数学、化学、经济学、政策、政党、干部”,等等。这些汉字词又被中国的知识分子、思想家、革命家所借用,为中国接受西学奠定了概念上的基础。
再来看“科学”。
英文中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中国,科学一词是外来词,以前译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格物而得的知识是科学。明末清初,来华的欧洲耶稣会传教士熊明遇的《格致草》、汤若望的《坤舆格致》等书的名称就使用了“格致”一词。在鸦片战争以后,依旧沿用这一称谓。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出版的许多科学书籍多冠以“格致”或“格物”之名。许多人认为,最早使用“科学”一词的学者大概是康有为。他出版的《日本书目志》中就列举了《科学入门》、《科学之原理》等书目。也有许多人认为“科学”一词是从日本传入的。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使用“科学”一词的频率逐渐增多,出现了“科学”与“格致”并存的局面,新文化运动时又称为“赛先生”(science)。在中华民国时期,通过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传播活动,“科学”一词才取代“格致”。
如果说有一些现代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的词源自日本人的翻译还算靠谱的话,那么要说“封建”和“共和”二字也是日本进口的话,那就有点儿搞笑了。
这个应该是在互联网时代想博眼球的题目。
我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也对现代汉语词汇没有深入研究,不过
首先,现代汉语词汇有多少?这个需要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统计,不过这点文化自信还是有的,现代汉语应该是从中国古代汉语语言发展演变而来的吧,按照康熙字典的字数统计,汉字有47035个字,组合成词汇应该不少于十万。按照现代汉语大词典的收录,应该有37万复词语。如果按照题目说法,里面就有18万条属于日本来源?有点玄乎了吧?
按照日本大汉和词典的说法,日本收录了50万条汉语复词。不过这个词典是1943年定稿,1955年出版的。其主编曾经在中国留学,也就是日本侵略中国时在中国留学。所以回到日本就主持编辑大词典。因此日本的汉语词汇汇总是在日本二战投降后才整理出版的。
所以,从民族自信和汉语言历史看,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即使有些词汇在近现代变异为特定语义,也是翻译过程中演变的结果。说现代汉语词汇一半来自日本有点危言耸听。不符合实际。
中国古代的茶书都有哪些?
茶书开始于我国。它是我国古代专门论述茶的图书,是茶叶科学书。
我国茶书,开始见于唐,唐朝是我国茶业和茶叶生产技术空前发展的时期。在唐以前,我国饮茶、经营茶,主要限于南方;北方初不多饮,但到开元年间,由于北方大兴禅教,坐禅夜不餐食,只许饮茶,所以饮茶在北方也很快兴起。唐朝时,北方饮茶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据记载,中唐以后,每到***茶时节,茶商云集茶区,舟车相继,货如山积。唐朝茶业的繁荣景象,也引起了整个社会对茶的普遍重视。公元8世纪,唐代学者陆羽应社会的需要,亲身实践,广泛调查,博***群书,编写了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
《茶经》全书三卷,分十篇,论述了我国种茶的历史,介绍了茶树的产地、品种、适宜生长的环境、栽培方法、生产工具、茶叶***摘、制造技术、煮茶饮茶的器具、烹茶用水的品第、煮饮方法、茶叶的种类、各地饮茶的习惯、茶史资料的搜集和各地茶叶的品质等等。可以说,《茶经》实际就是祖国全部茶书的总目。此书不但对我国茶叶种植事业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而且对世界各地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茶叶于公元850年首次传到***,后来传入***、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地。
陆羽《茶经》是一部综合性的茶书,我国茶书除《茶经》、《茶谱》和《茶论》等一类综合性的著作以外,还有许多只是就《茶经》中一项或几项内容加以专门辑录,有关茶的诗文和茶马政要,专述其一,其他概不兼及。还有一类茶叶专著,也就是地方性的茶书,如专门记述福建建安茶叶的《东溪试茶录》、《品茶要录》、《宣和北苑贡茶录》,以及专门介绍芥茶的《罗芥茶记》、《洞山芥茶系》和《芥茶汇钞》等著作。这类地方性的茶书,是专著一地或某一名茶的历史、生产情况和茶叶特色的。
我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撰写茶书的国家,也是撰写茶书最多的国家。据万国鼎先生于1958年在《茶书总目提要》所列,从唐朝陆羽《茶经》算起,至清末程雨亭的《整饬茶皖文牍》为止,我国历史上刊印的各类茶书共***种。最近又发现了唐朝裴汶《茶述》、宋朝桑尼茹芝的《续谱》和明末无名氏撰的《茗芨》等3种茶书。如将万国鼎的总目加上3种茶书,正好是100种。但这并不是准确数字,可以肯定,我国历史上所著的茶书不止这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熊明遇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熊明遇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