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汉明朝历史讲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周汉明朝历史讲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布料特点?
明的丝绸品种是有很多的,包括罗、绢、绒、纱、缎等等,这样看起来种类真的是很多了。但是和品种相比的话,还是衣服的纹样是更加多的。除了比较经典的龙凤等还出现了很多特点鲜明的花色。
明最高等级的布料是缎,但是以往最高级的布料是锦。
明朝服饰特点有哪些,明朝服饰属于汉族传统服饰体系,在推翻元代蒙古人统治之后,明朝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那么明朝服饰特点有哪些呢?
明装与唐装相比,在于衣裙比例的明显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衣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 。明代女装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三尺有余,露裙二、三寸,即所谓“花冠裙袄,大袖圆领”。当时扬州流行一种新式样:女衫长二尺八寸,袖子宽一尺二寸,外护袖镶锦绣,冬季镶貂狐皮。裙装在明代初年用色偏向浅淡;崇祯时期提倡白色裙。裙边有一、二寸绣边。明初裙宽为六幅,明末时发展为八幅、十幅。裙褶十分盛行,有细密褶纹,也有大褶纹。褶纹装饰十分讲究。有一种名为彩条裙,每条选用一种颜色缎,每条色缎上绣出花鸟纹饰,带边镶以金线可成为独立的条带,将数条这样的各种彩条拼合在腰带上,就成为彩条飘舞的裙子,因此取名 “凤尾裙”。有的还将整块缎料用手工做成细褶纹,取名“百褶裙”。一种二十四褶裙取名“玉裙”。
明代还有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这种帔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此名。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由于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因此越发显得挺拔高贵。
《大明王朝1566》中,“衣冠禽兽”有什么来历?为何要冠以“禽兽”?
衣冠禽兽原本是个褒义词。古代衣服是非常重要的,往往能够代表人身份的尊卑,可以说这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之一。因此朱元璋亲自对衣冠进行了重大调整和完善。在明代的官服制度中,通常用“文禽武兽”来表示官位的大小。这些禽兽花样通常在常服前胸、后背的中心处,四周则是云纹、山石等装饰要素。这样的造型气度威严,非常符合官员的身份。
根据《明史·志第四十三·舆服三》规定:
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
二品文官,锦鸡;
三品文官,孔雀;
一品、二品武官,狮子;
三品、四品武官,虎豹。
蒙古人把中原当做自己的牧场,汉人成为牧场的牛羊,元廷把税收到了公元二零零零年,这种日子无法继续活人,于是***,朱重八变成了朱元璋。经过了十数年的奋斗,消灭了张士诚和陈友谅,上位成为了君王,***政权回归正统。
***终于恢复了自己的姓和名,朱元璋考虑全面恢复汉文化,洪武开立,一切就像汉刘邦定礼仪一样,朱元璋没有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他明白打天下靠的是淮西兄弟们,而坐天下靠的是刘伯温和李善长及胡惟庸,怎么能够让文人俯首听命呢?文们在乎的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需要一套礼仪来衬托荣誉。
明太祖洪武元年,朱元璋鉴于局势尚未安定,学士陶安请制定冕服,朱元璋指示礼服不可过繁,祭天地、宗庙只需戴通天冠,穿纱袍。一品至五品官服紫,六、七品服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礼部官员提出,古代服色按五德的学说,夏尚黑、殷尚白、周赤、秦黑、汉赤、唐黄。明取法周汉唐宋,以火德王天下,色应尚赤,朱元璋认可,并规定正旦、冬至、圣节(皇帝生日)、祭社稷、先农、册拜等大典要穿衮服。
朱元璋用当时最先进的工艺为文官们制定了品序制服,文官们穿上花草,武官绣上飞禽走兽,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定位。文官一品绯袍,绣仙鹤;二品绯袍,绣锦鸡;三品绯袍,绣孔雀;四品绯袍,绣云雁;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溪敕;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武将一品、二品绯袍,绘狮子;三品绯袍,绘老虎;四品绯袍,绘豹子;五品青袍,绘熊;六品、七品青袍,绘彪;八品绿袍,绘犀牛,九品绿袍,绘海马。
飞禽走兽醭子来源于《旧唐书.與服》,这是对中国礼仪中汉文化的传承,周代以后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祖先崇拜在宗教体系中占据重要角色,西汉末年的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以高祖配天的祖配礼最早成为国家祭祀活动。此后自东汉始,历代王朝统治者的祖先配祭活动,都带有证明其继统合理性的意图,对东汉国家的现实政治也有积极作用。在这种祭祀祖先的拜陵谒庙活动中,对于朝拜者和随从的服饰都有详细的规定,以显示郑重和严肃,如《后汉书·舆服志》所记:“安帝立皇太子,太子谒高祖庙、世祖庙,门大夫从,冠两梁进贤;洗马冠高山。罢庙,侍御史任方奏请非乘从时,皆冠一梁,不宜以为常服。事下有司。尚书***奏:"门大夫职如谏大夫,洗马职如谒者,故皆服其服,先帝之旧也。方言可寝。"奏可。”不难看出,历代统治者对拜陵谒庙仪礼,都是不敢有丝毫疏忽的,唯恐因一点失礼而影响了社稷。
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中国古代武将的服饰形象始终讲究。《旧唐书·舆服志》是这样记载的:“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成八字铭。长寿三年四月,敕赐岳牧金字、银字铭袍。延载元年五月,则天内出绯紫单罗铭襟背衫,赐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师(狮)子,左右卫饰以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左右豹韬卫饰以豹,左右鹰扬卫饰以鹰,左右玉钤卫饰以对鹘,左右金吾卫饰以对豸;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人们一直认为,武则天此举直接导致了明清两代官服上补子的盛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汉明朝历史讲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汉明朝历史讲解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