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与唐朝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宋朝与唐朝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和宋还经历了那一个历史时期?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891年~***9年)的合称,也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隋唐宋元时间轴?
隋朝——561-618
唐朝——618-907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
北宋——960-1127 辽(契丹)——916-1125 西夏——1038-1227
南宋——1127-1279 金——1115-1234
元——1271-1368
宋朝灭亡与唐朝有关系吗?
看了几个答案,离不开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还有杯酒释兵权,略微靠谱一点的提到了宋朝的产马地,究其原因在哪里,唐朝的安史之乱与后期的灭亡离不开藩镇割据,那么,藩镇为什么会做大,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唐朝的对外民族政策,唐朝统治者自己就有鲜卑血统,而且在统一战争战争中,又涌现出一批胡族出身的武将,在这样的情况下, 唐朝的民族政策相对开放,所谓的“无番汉之别”,为了羁縻四周,在打击一帮出头的如突厥之后,对各地的民族都***取怀柔政策,使得当时的辽、西夏等不断做大。在当时的影响就是为了压制民族地区,出现了节度使这样的集军政财权于一身的封疆大吏,虽然对于对外战争很有效,战斗力很强,但是造成了强支弱干的态势,并最终遗毒百年,北宋建之后,***取了重文抑武的政策,地方上用文官行政,转运使管财权,收精兵等方式,杯酒释兵权只是针对中央的禁军,为了防止有人再黄袍加身,赵大就用这一招,划重点。
杯酒释兵权
刚开始的收精兵和重文抑武政策对于巩固初生的宋***是有积极作用的,而且宋初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在赵二的高梁河之战初期宋军望风披靡,但是赵二本人的决策和胆量实在有些弱鸡,就此失去了离收复燕云十六州最近的机会,这其中有军制的问题也有决策者的问题,此后燕云十六州就成了终宋一朝的痛,在外交政策上由于收复失地的目的太过明确,成为别人的工具。
北宋疆域图
最后就是宋朝的产马地,这是历来争论的一个问题,钱穆也认为是宋朝却产马地,才使得对外战争没有优势。那么,宋朝真的缺产马地吗?
柴荣尚且能够触动骑兵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比他拥有几倍马的宋朝只能坐坐牛车?其实宋朝治下的关中、河南、山东、淮河都有产马地。合肥还被元朝当作战马牧场使用。甚至南朝各代,还可以“铁马二千”,出动数千人马的骑兵作战,可见宋朝并非缺乏养马地。虽然不缺养马地,但是一个重要问题是农耕地对放牧地的争夺,其次是北宋以来不管皇室还是民间皆喜食羊肉,因此牧场被大量剥夺,而且养马技术实在太差,又是文官主导,自然没有好的战马用于作战。
赵匡胤
肯定有啊,让我细细道来,唐朝时期对游牧民族基本处于压制状态,很大原因是唐朝有大量成建制的骑兵,使得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失去作用,唐朝为了组建骑兵在西北草原地带有专门的官办牧场养马地,供应唐朝骑兵战马。直到唐末节度使制度使得唐末军阀割据,传统的养马地又靠近游牧民族势力范围,趁着中原内乱游牧民族纷纷抢占唐时的养马地,直到宋朝时传统意义的上养马地已经都丢失了,而且辽金西夏默契的对宋禁止出口马匹,为了对抗辽金西夏机动性极强的骑兵的劫掠,宋朝无奈的组建了能与成建制骑兵硬憾的重装步卒~步人甲部队,
步人甲部队优点是防御够强,但机动很弱,对草原骑兵只能***取守势,草原骑兵打不过就跑,有生力量损失相比较而言就很小,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游牧骑兵就会卷土重来,再加上石敬瑭送出燕云十六州使北方无险可守,边境线长的可怕,使宋朝疲于防守无力反击。
鉴于唐朝节度使制度使得唐末军阀割据民不聊生,而且宋太祖也是武将依靠军权黄袍加身,所以从宋太宗开始就重文抑武,重用文官打压武官,著名的东华门前唱名典故就是,武官地位低下的写照。历代宋皇也对武官颇多猜忌,最有名的莫过于十二道金牌催岳飞回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朝与唐朝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朝与唐朝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