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史记中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唐朝史记中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史记里有没有安史之乱?
史记里没有安史之乱,史记记载黄帝到汉武帝一段历史,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
《史记》是由司马迁历时14年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唐代记录史记的官职是什么?
唐代记录史记的官职是史馆修撰。
唐代,因正式设立了史馆,史官制度乃趋于规范化。史馆以宰相为监修,称监修国史;修撰史事,以他官兼领,称兼修国史;专职修史者,称史馆修撰;亦有以卑品而有史才者参加撰史,称直史馆。著名政治家房玄龄、魏徵、朱敬则,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吴兢,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愈,著名诗人杜牧等,都先后参与史馆工作,并担任各种修史职务。
史官,被任命撰写一个国家、集团或机构的历史或系统地记载它们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
名词解释史记?
《史记》在我国比较广泛地传播流行,大约是在东汉中期以后。它成为司马迁著作的专称,也开始于这个时候。在这以前,《史记》都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和简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到唐朝时候,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文人们对《史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当时著名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等都对《史记》特别推崇。宋元之后,欧阳修、郑樵、洪迈、王应麟各家,以及明朝的公安派、清朝的桐城派,都十分赞赏《史记》的文笔。于是《史记》的声望随日俱上,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也源源不断出现。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刘宋时裴駰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集解》兼***当时裴駰所能见到的前人有关《史记》诸书的研究成果,并一一注明作者名字。一丝不苟。《索隐》进一步指出了《集解》中考证不当的错处。并对《史记》原文提出辨正,发语警辟。《正义》的作者长于舆地之学,对《史记》中地名的考证尤为精辟。读《史记》原文,同时注意看一看这三家注,对原书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1959年中华书局重新标点排印的《史记》,就是与这三家注合刻的本子。
本纪中有唐太宗的事迹吗?
本纪中没有有唐太宗的事迹。本纪是史记中的内容,史记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所写,记载了从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的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纪记载的是皇帝的历史。唐太宗是唐朝时期的皇帝,但是唐朝要比西汉晚,所以本纪没有唐太宗的事迹
传承至今的历史名著《史记》等都用了多少年写完的?
司马迁写《史记》究竟用了多少年,向来说法不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11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原取“18年”一说。后来,我们经过认真查对,感到还是“13年”一说比较可靠。
《史记》究竟是在哪一年开始着笔的呢?现在大家比较认同的说法是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根据是司马迁所撰《自序》:“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所谓“论次其文”即指撰述《史记》。李陵之祸发生在汉武帝天汉三年(即公元前98年),上推七年,便是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
据史学家考证,《史记》脱稿应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根据是这年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所写的一封信。信里有这样的话:“仆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又说:“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意思是说:我最近广泛地搜集了散落在民间的历史资料,进行了仔细的考证,推究其兴亡的原因,共写了130篇。我打算将此书珍藏起来,以传后人。《史记》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合起来恰好是130篇。由此可见,此时全书已经脱稿。
从太初元年到征和二年,正好是13年。《辞海》有关“史记”的词条也是这样说的:《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前104——前91)撰成”。此外,《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也都***用此说。
当然,说18年、16年完成此书也不错,那是把司马迁受命之后,酝酿构思、搜集资料乃至参阅***档案的准备过程也计算在内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史记中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史记中的历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