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大历史吴晗txt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大历史吴晗txt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金华有哪些历史名人?
一,陈亮
陈亮(汝能,1143年10月16日-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是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所作的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他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代表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

二,骆宾王
骆宾王(别称:骆临海,约619年-约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卢照邻、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他年少成名,7岁时作《咏鹅》,被称“神童”。其在“四杰”中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诗体气息嵚崎磊落,词华富艳瑰丽,形式灵活。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所写《畴昔篇》《***代郭氏赠卢照邻》等都具有时代意义。
古代(12人):
宗泽(宋朝)吕祖谦(南宋)陈亮(南宋)
近现代(10人):
黄宾虹 邵飘萍 何炳松 陈望道 严济慈
冯雪峰 吴晗 曹聚仁 艾青 施光南
有没有你觉得不错的历史类书籍推荐一下?
有很多啊,
第一本就是史记,司马迁所著作!中国历史第一书!鲁迅曾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二本,资治通鉴,教你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做领导!
后面的除了史记之外的二十四史(包括清史稿)太多了,读不完,找自己喜欢的读读就够了!
看别人解读历史人物的也不错:
还有吴晗写的《朱元璋》都是很不错的!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百家讲坛里面的一些名家对历史人物的解读,比如蒙曼讲的武则天,隋文帝,隋炀帝,李隆基,太平公主系列等!还有周思源讲的符坚和千古一后。易中天讲的三国
赵玉平讲的麻辣三国系列!姜鹏品读资治通鉴,汉武帝的三张面孔等等都是很不错的,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因为技术的原因,定陵的发掘痛失了哪些珍贵文物?
说到定陵的发掘,难免让人痛心,也是在定陵的发掘后,考古界才有了不主动发掘帝王陵的规定。
1955年,时任北京市***吴晗向***院写了一封请求发掘明长陵的报告,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也是十三陵的首陵,而吴晗的另一个身份是著名的明史学家,在得到首肯后,成立了一个长陵发掘委员会,可是对长陵的调查刚刚开始就陷入了困境,在对长陵堪探过程中一直找不到地宫的入口所在,在一番折腾后,考古队决定另找一个陵墓试掘。
经过多方调查,定陵进入了考古队的视野,将目标锁定定陵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定陵是明十三陵中营建年代较晚的一个,第二定陵是明万历皇帝的陵墓,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中的文物和史料可能会多一点,第三是定陵有一部分土墙已经露了出来。
1956年5月,考古队从定陵宝城一处城砖脱落的地方开始,挖开了第一条探沟,随着开挖的不断深入,找到了通往地宫的隧道门,在9月得到金刚墙所在位置的刻字小石碑,这块小石碑明确提示了地宫的具***置,1957年5月,历时一年的挖掘终于找到了金刚墙,随后打开了定陵的玄宫。
第一是墓中出土的明代织锦遭到了破坏,因为文物在墓室中长期处于一个稳定的环境,它的劣变速度是极为缓慢的,一旦出土得不到相应的保护,脱离了墓室中稳定的环境,空气中的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都会加速文物的劣变,尤其是有机物,有些甚至刚一接触空气就立刻灰化。而这些织锦品包括了大量的龙袍凤衣,因为技术的缺失,这些织锦品很多都出现变硬、变脆、发黑的现象。
在对织锦品进行技术处理和保护的时候,有人建议丝织品可以象画一样进行托裱,也有人建议在糨糊内加入防腐剂以便长久保存。
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去看这些裱品想做一些研究,用放大镜观察后很疑惑的问工作人员:“怎么有的装裱成品显露的是反面?”工作人员回答道:“研究织品的结构不是要看反面吗?”沈从文对工作人员的无知感到很无语,出来后对助手说:“囊括了中华纺织技艺精华的明代织锦遗产,被如此轻率对待,还做这样不负责任的解释,不是出于无知,就是有意欺骗。”
还有的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加入软化剂涂在半腐的衣服上,不久涂料老化龟裂,丝织品也跟着碎裂。
第二个是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被扔了,当定陵地宫打开后,后殿并排着三口朱红色棺椁,左边是孝端皇后,右边是孝靖皇后,这三口棺椁是金丝楠木做的,在清理完棺椁后,博物馆用水泥做了三个***品。
1959年定陵博物馆成立后,博物馆办公室主任为了迎接领导要清理地宫,觉得那三口金丝楠木棺椁太占地方不好看,命人将这三口棺椁扔下了山,等过了一个星期消息传到夏鼐耳中的时候,这位考古***打电话给博物馆已经来不及了,被扔下山的三口棺木已经不见踪影。据说捡到棺木的几户人家也都遭到不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大历史吴晗txt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大历史吴晗txt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