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值得学吗,学明朝历史看什么书

kodinid 2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值得学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值得学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意义有多大?
  2.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当正史看么?可信度有多少?
  3. 明粉眼里的明朝,在历史上真有那么好吗?
  4.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当正史读吗?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意义有多大?

明朝一直被众多历史爱好者所研究讨论,其存在的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明朝存在最重要的意义,个人认为是将本来因蒙古统治而快消亡的中华文化重燃。

蒙古统治中国近百年,他虽然在统治上***用了中原的一些统治制度,但其目的是掠夺和奴役中原汉人,本质还是奴隶社会的统治方式。

明朝历史值得学吗,学明朝历史看什么书-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于中原文化的诗书礼乐、忠孝廉耻等完全漠视,他传承的文化还是草原文化,虽然落后但凭借其统治地位还是在***之中强制推广。

中华文化在蒙古统治期间不断被改变并日渐式微

如果没有明朝的话可能我们中华文明只能象另外的几个文明古国的文化一样,只能在书本上和考古遗迹中去想象我们曾今辉煌灿烂的文化。

明朝历史值得学吗,学明朝历史看什么书-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篇回答纯属个人管窥蠡测,如有不对也请阅者赐教。

明朝(1368年~1644年),灭元而兴,亡于满清。先来看看古人对明朝的评价康熙推崇明太祖朱元璋“治隆唐宋”,清修《明史》称明成祖朱棣“远迈汉唐”。

又有评价: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作为一个***的朝代,明帝王对于敌对势力,确实坚守了气节,没有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没有向一切外敌屈服,即如崇祯,宁愿自缢而不投降,这一点必须承认。

明朝历史值得学吗,学明朝历史看什么书-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伟人评明朝:《明史》我看了最生气,除了朱元璋、朱棣两个不识字的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稍好,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这也和康熙对历朝明皇评价一致。

*明朝共十六位皇帝,优等的两位,一般的两位,还有十二位被评为不及格。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干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国家能否强大

*明虽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贡。但明的“阉乱”也是其他朝所望尘莫及的。设司礼监由最初的秘书***机构,中后期成了皇帝的代言人,这与明皇怠政有直接关系。明大太监专权屡屡发生,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最为出名。

*虽然明朝皇帝有气节,但是自明中期起,外患从未断绝过,英宗时被蒙古分支瓦剌所擒,放回来后继位的代宗又不肯让位,后又被英宗趁其生病复辟。由于海禁,断绝多年倭乱又起,随后又有东北女真后金崛起。这说明什么?以明朝之威慑,并未如汉唐时外敌远遁的盛况。换个说法,明的军事战略偏于防御性的保守。从明疆域可以看出,汉唐时拥有的广大西域,并未在明的版图中。

明朝这个朝代很有意思,因为这个朝代出现了一大批硬汉,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如我们熟知的崇祯皇帝,官员中的史可法海瑞等都是一群不怕牺牲的主。明朝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使民族纷争局面得到了控制,是一个大一统国家,它的一些措施被后世所借鉴,所以对于明朝我们应该持肯定态度。

明朝是最后一个封建中原汉族政权,虽然在这一时期同比西方来看,中国渐渐落后了,但是有它自身的一些因素,明朝的灭亡是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所以问明朝存在的意义大不大根本毫无意,你可以根据你自身的认知觉得它存在意义很大,也可以认为它存在意义很小,但是存在即合理!

太祖高皇帝本淮右布衣,乘元纲失振,揭竿而起,南征北战凡十余载,奄有天下,历十五帝,传至怀宗。怀宗践祚十又七年,本欲澄清海宇,振兴社稷,然治国不得其术,驭人又无善法,刚愎自用,性本好猜,急于求治,反害国家。内无孤直,外乏良弼,有一袁崇焕而不能用,臣误君,君亦自误,是以积重难返,回天乏术,卒致身死煤山,社稷殄灭。予叹怀宗之遭时艰难,又恨其始终不自省也。读史至此,辄为之三叹而顿足曰:难矣,为人君者,轻则丧身,重则亡国。南明半壁江山,犹可为明室偏安之本,倘若弘光帝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虽不能匡复中原,还于旧都,尚可效东晋南宋王朝故事,与满清分庭抗礼,划江而治,绵延数十百年,亦非难事。然观弘光帝前后之所作为,深负天下之望也。史谓南宋、东晋臣民偷安江左,不足取哉,而予独谓南明且不宋、晋若也。嗟乎!天既厌明德也明矣,乃令闯王驰骋,献贼猖獗,流寇鹰扬,满人入主。岂所谓“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堤必先裂,而后蚁入”也欤?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当正史看么?可信度有多少?

先说结论,不是正史,也不能当成正史看。可信度有一部分,但也就是大众科普级别,其中包含了许多作者个人的主观观点。

首先,概念不同。正史的概念主要是指“二十六史”这一类史书,而并非是所有历史书都是正史。

其次,定位不符。在当年明月自己叙述中,他当年写《明朝那些事儿》是翻阅过《明实录》等不少史料的,但在定位上,《明朝那些事儿》是部历史小说,兼有些大众历史科普的性质。我们可以把它当成是了解明朝历史的一个途径,当成勾起人们对明代历史兴趣的一个引子,但要让它承担历史研究的作用,是与事实不符的,也与它自身的创作初衷和实际定位不符。在爬梳和鉴别史料的过程中,当年明月也有考虑不周、资料搜集不全以及没有及时了解史学最新前沿动态的情况,因而在部分内容的可信度上是要打折扣的。

最后,如果要正式地研究明史,官修史书、笔记小说、各种档案、实录、出土文物以及史学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专著、论文)都是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但是,研究者还需有较强的史学功底来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

平心而论,这是本好书,我有一套全集,前前后后看了三遍,确实,在作者的描述里,把人情对事件的推进阐述到了极致,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在历史长河里应该是最值得推敲和琢磨的,脉脉温情极少被载入史册,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历史教科书里所看不到的真实***。在这本书里有太多的感***彩,他所阐述的不仅仅是历史带给现代的进步意义,更重要的,他把历史背景的人情进行了充分的剖析。最重要的是作者凭借自己的觉悟悟道了古人当是时的心态,心理,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在里面,至于对于研究历史的真实性,我觉得只要不出现原则性的错误,比如生辰年月,重大***的时间[_a***_]过程结局,还是很有参考性的。

谢邀!历史是过去的事,而且是一个时空环境下太多太多的事情的组合,谁都说不清楚!

所以就有了正史与野史的区别。但正史也不全是真实的,野史也不全部是虚***的,尤其是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只有自己清楚,或者自己也不清楚。

因此,明朝那些事,完全可以当作正史看!

明粉眼里的明朝,在历史上真有那么好吗?

汉承秦制,唐承隋制,其实满清也承载了很多明朝的制度。军机处是内阁制的发展,文字狱也是继承了明朝的习俗,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几乎一模一样。

明朝的君主守气节,清朝的君主勤政,一个是泰山崩于前临危不惧,一个是作为国家领导人有职业道德。

如果硬要把两个朝代相比较,我觉得他们的差距并不大。

很多的明朝粉丝,当然我并不是说全部。他们推崇明朝并不是因为明朝有多好,而是接受不了近代中华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全面落后于外族,还接受了100多年的屈辱历史。

他们幻想如果是明朝没有灭亡继续发展,那么结果是不是会好一点。我告诉你们不会,因为明朝的国策就是要把农民种在土地里面,这种逆世界潮流的国家永远不可能领导世界。

真正强大的民族应该是接受历史、找到不足,并奋发向上的民族。

本篇文章不接受任何评论,想骂我的人在心里骂骂就好了,就算评论我也不会回复。

明朝皇帝大多数没什么作为,可是明朝朝廷官员大多都很有作为,就是明朝政治制度相当地先进,就像现代的内阁制一样,首相及各部官员分工负责朝廷政务,即使皇帝不上班政务照样有人处理,朝廷就像是一台开动的机器,只要零件正常,不缺油天天都能转动运转。

关于明朝,我也做了一些问题的回答。此处不赘述,直接上观点:

明朝,前七十年辉煌,后二百年没落。君主专制高度加强(明粉扯明朝开明政治就算了吧,内阁都不法定,完全是君权产物),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没能发展,对外开放程度好于清朝但总体闭塞保守(徐光启根本不是主流,当时主流社会不鸟他的)

另外,本人曾经是明粉,很喜欢明朝而讨厌清朝。后来慢慢了解了,不那么喜欢明朝,但还讨厌清朝。再后来,看到满屏的小丑一样的明粉,渐渐对清朝也不那么讨厌了。

明朝很多皇帝有自知之明,专业的事分派给专业的人去做,清朝的很多皇帝明明不行,却老以“勤政”为进行微操;

明朝至少还有很多刚正不阿的臣子,清庭满朝就剩下一群奴才;

明朝文化昌盛、思想开明、闭关不自守,清朝文化堕落(只有一部《红楼梦》可以拿得出手)、思想保守(文字狱)、盲目排外;

明朝灭亡时仍有很多战力不错的军队,清朝灭亡前的几十年就已无强大的正规军可用——如在广东三元里,地方宗族组成的民团战斗力比正规军还强,英国侵略者不怕正规军,反而怕激起百姓反抗;又如区区两万太平军,就能从扬州打到直隶,晚清***的组织能力实不敢恭维!!!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当正史读吗?

个人感觉来说是可以的,因为自己就从这一系列书中了解到很多明朝的历史。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列书是能够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的,文字生动有趣,并不像正史那样的死板。

但是其中有些文字比较主观化,例如在解读人物时会加入一些作者的看法、观点,加入一些人物的心理活动,会让人觉得这种历史有些“不正经”。

什么是正史?

如果说有官方鉴定的史籍为正史,那么《明朝那些事儿》显然不是。

正史其实是很难鉴定的,就拿传统的“正史”二十四史中大多数都是由官方编修的,而其中最为精彩、流传最广的却是个人编撰的,如司马迁的《史记》、陈寿的《三国志》。

同样的,所谓“正史”,无论是官方编修的,还是私人编撰的,所叙述的内容也并非都是真实可信,只是相对真实可信。

史书的内容必然是要受到撰述者个人所处年代世界观的影响,外加上撰述者个人难免也会带入个人情绪,在撰述时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允。

即使是撰述者能够客观冷静分析史实,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讲述历史,也是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比如知名的“为尊者讳”以及各种忌讳。

另外地,历史永远在迷雾中,历史的真相也只有真正参与到其中的人物才能知道,外在的记载未必就是可靠的。

很多人觉得《明朝那些事儿》因为所记载的不同于正史而不真实,却没有想过自身所关心的正史也未必就可靠。

了解一个朝代,应该各个方面去研究,比如疆域,文化,经济军事,历史渊源,政策制度等《明朝那些事儿》算是编年体的史书,但是更加偏重于对人物的解读,从皇帝到官员,对军事战争,人物性格和风骨说的更多,算是半个正史。

当然不能。

一本***,怎么能当成历史来看呢?

如果这本书可以当正史,那岂不是***都可以自己写正史了?

今天张三写一本《明朝那些事》是正史,后天李四写一本《明朝那些经历》也是正史,一周以后,王二麻子还出了一本《明朝往事》也是正史。

大家都成了正史,其实就没有正史了。

一本***而已,读一下可以,千万不要认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值得学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值得学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正史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