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诏与唐朝历史关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南诏与唐朝历史关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彝族人要豪夺白族的南诏历史?
彝族和白族本来是一个民族,因为白族人过去是彝族人的后方管理人员,后来彝族人为了生存,外出打仗争夺领土,长期在外驻扎,路途遥远没有时间回来管理,自己的地盘和家园由白族人管理,由于交通通信都不方便,白族人就脱离彝族自己成立了国家,所以彝族人就不承认白族南诏历史。
彝族人没有豪夺白族的南诏国历史,建立南诏国的蒙舍部落,为彝族与白族的共同祖先。
南诏国(738年-902年),古代国名,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亦有“鹤拓”,“龙尾”,“苴咩”,“阳剑”等别称。天复二年(902年)汉人权臣郑买嗣灭亡南诏,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
隋末唐初洱海地区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分别被六个国王统领,被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诏先后征服了西洱河地区诸部,灭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
研究南诏历史一定要和缅族历史联系起来,南诏西开寻传,灭骠国,形成缅彝语支的缅族,有几件事不能否认,缅甸史上南诏段宗榜救缅,蒲甘王父子连名,902年南诏灭亡,945年蒲甘王朝立国,说明大量的南诏彝民移居缅甸,后期的缅王莽(蒙)应龙和南诏蒙氏同姓。
也只有强大的南诏才可能征服伊江,形成缅族,而不是什么白狼姜。
现在去到蒲甘看看8O0年前的壁画和云南彝族的衣绣何其相同,和云南彝族同样的跨包,同样的黄连茶树(黄连木),历史现在还是够触摸到的,比如云南人去缅甸叫走(夷)彝方,历史会过去,但不会消失,南诏之所以没有复国,是因为找到更好的家园,缅王阿努力托曾率兵至大理,故国已不存,要求取走佛指舍利,后只取走了玉佛,今天云南省博还存有来自大理三塔的五层宝盒,这正是装佛指舍利的。
再读读白居易的骠国乐,当时的南诏王简称骠信(骠国之王),南诏前期与唐朝关系较好,才会有骠国乐。
大理国段氏也是在滇东三十七部盟(彝)的帮助下才取得政权,因为其舅家是彝族。
南诏为什么没有灭唐?
南诏没有灭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南诏国与唐朝有着紧密的文化和政治联系,受到唐朝的影响较大,对唐朝的敌意并不深。
2、唐朝国力强盛,南诏国本身实力不足以对抗唐朝。
3、另外,唐朝也***取了相对灵活的策略,如与南诏国保持友好关系,对其进行赏赐等,这也降低了南诏对唐朝的敌意。
以上就是南诏没有灭唐的原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南诏与大理国历史文化?
南诏国实际上就是大理国的前身,通俗来讲,它俩的关系就像唐朝和宋朝一样,有个时间方面的递进。
只是南诏国和大理国这两个地方的***都比较可惜,存在的时间都仅有短短的一两百年,这一两百年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当中确实不能激起太大的水花,所以留下更多的只是一些杂文和野史而已。
唐朝民族关系?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明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
唐朝民族关系取得重***展的原因:
(2)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民族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3)唐***实行的民族政策正确、开明,策略灵活,有利于改善民族关系,使不同民族和睦相处。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表现:
(1)和亲: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两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认识到吐蕃是西部疆域的重要力量,于是答应松赞干布的请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与吐蕃赞普。
(2)册封:唐玄宗先后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等。
(3)会盟:8世纪末,南诏与唐会盟,重新归附唐朝;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
由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在交往中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边疆各族发展迅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强,对边疆开发、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诏与唐朝历史关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诏与唐朝历史关系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