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解读推荐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解读推荐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唐朝历史,最权威的是哪本?
唐朝历史,最权威的是《新唐书》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修成后,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认为这是本书胜过《旧唐书》的地方。《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
日本人为什么要向唐朝学习?
大唐离日本非常近,是距离日本最近的大陆,当时的航海水平,日本下南洋都很困难,去学习欧美更无可能,哦,对了,当时欧洲落后,还没有美国。
更核心的原因,***太强大了,当时的世界经济文化中心,日本不学***才奇怪呢。***的“大”深深的印在日本人血液里,以至于若干年后,弹丸小国非要自称“大日本帝国”,时隔一千多年仍然不能忘却“大”。
不过日本是个好学生,学的彻底,现在的日本传统文化太像***了。
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在唐朝发展到了空前鼎盛时期,南洋、中亚、波斯、印度、拜占庭、***各地大小国家纷纷派遣使节和商人前往唐朝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经营中国的丝绸、瓷器及各种工艺产品。相比之下,有地理优势和进取精神的日本人更不会落后,为了学习中国的治国经验和文化制度,******才派大批使臣、学者到中国参观学习,在日本史书上遣唐使又称“西海使”或“入唐使”。
日本***对派遣遣唐使极为重视。所有使团人员均经精挑细选而出,凡人选使团者一概予以晋级,并赏赐衣物。日本遣唐使极大地促进了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当时经济文化主要是唐朝中世纪口流向日本.唐朝的工艺美术、生产技术、文史哲学、天文数学、建筑学、医药学、衣冠器物、典章制度等都陆续传到了日本,近几年来还曾在日本发现数万枚“开元通宝”。日本受巾旧文化影响很深,至今,日本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中仍然保留着浓厚的中国占代文化痕迹。
日本向唐朝学习过程中,其中有个重要的人物就是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公元717年,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一起来到中国长安。不久,阿倍仲麻吕就入国子监学习,攻读《礼记》、《周礼》、《诗经》、《左传》等儒家经典,成绩优异,毕业后一举考中进士。阿倍仲麻吕的才华很快受到唐***的重视,他在唐生活了54年,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备受礼遇,先后被任命为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门下省左补阙、卫尉少卿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并辅佐太子硏习学冋。阿倍仲麻吕知识渊博,才华超人,他和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王维交往密切,相互作诗唱和,感情深厚。阿倍仲麻吕虽然没能回国直接向日本人民传播中国文化,但由于他在唐朝的地位和影响,增进了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了解,也为其他许多日本留学生的学习以及两国学者的往来提供了方便。
客观讲,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日本自古就有移植和模仿外来文化教育的传统。到奈良时代(710-794 年),日本通过移植和模仿中国文化形成了“唐风文化”,并在其后的平安时代(794-1192 年)前期迎来了“唐风一边倒”的唐风文化全盛期。但是平安时代中期以后,日本却在此前大规模移植、模仿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进行了消化、吸收和改造,形成了独具日本民族特色的“国风文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解读推荐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解读推荐课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