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叶氏将军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叶氏将军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叶氏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
2、叶李(1242—1292)字太白,一字舜生,号亦愚,杭州富阳庆护里(今环山乡)人。少聪慧,性耿直。20岁入太学读书,与朱清相友善。南宋末年因反对投降派被流放。清朝乾隆帝评价:才德兼优者,上也;其次,则以德为贵,而不论其才焉。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以降元。
3、叶向高(1559年-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庐山人。福建福州府福清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明朝政治人物,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任首辅。
1.叶 挺: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的创始人之一。领导过“八一”南昌起义,参加过广州起义。后任新四军军长。
2.叶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
3.***: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十大元帅之一,曾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
温病四大家是指哪几位?
回答者:闫红 延安大学历史系本科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我国古代中医学不断发展,至明清时逐渐形成了温病学派。对温病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四位医家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被后人称之为温病四大家。
中医学
叶桂,(公元1667一1746年),江苏吴县人。字天士,号香岩。他的祖父叶时,父亲叶朝***,都精通医学。叶桂小时候是准备读书科举的,但在他14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于是他便放弃了科举,转而学习岐黄之术。叶桂先后拜过十七位老师,在行医过程中,经验逐渐丰富起来,名扬大江南北。叶桂继承了前人的医学成果,并通过自己的广泛医疗实践,逐渐总结出了一整套温热病辨证沦治规律,即卫气营血辨证。
叶桂
中国古代的戏剧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
中国古代戏曲在先秦时代至唐代是萌芽时期,至宋代己经初步形成,也就是说雏形时期,到了元代到明初己经逐渐我熟,到了成熟期,明代万历年间,己经到了繁荣期,发展至鼎盛时期
剧是我国的国粹,能够代表中国独特文化传承的艺术形式,她最早的形式是模仿劳动中的歌舞产生出来的。
<一> 秦朝——这个时候还属于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出现的“颂”和《楚辞》里的九歌,都是祭祀时歌舞的唱词。这种带有强烈节奏感的说唱,为戏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唐代——戏曲的形成期。唐朝中后期,戏曲得到了飞跃发展,***禁苑中的一个果园是梨园,唐玄宗经常在园中演奏,他不但擅长书法,而且精通音律,能够作曲,可以说为戏曲的发展尤为重要。据史料记载,曾养了乐工数万人,用各种方法鼓励他们创作,培养了大量的戏曲人才。所以后世称戏曲界为梨园,戏曲演员就自然成了梨园***。
<三>宋金——宋朝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都是戏曲的发展期,为元代的杂剧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元代——由于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汉文化及汉人重视不够,大量的文人得不到重用,他们只能在民间发展自己才能,把满腔的才华用到了戏曲创作上,也是元代戏曲能够走向成熟的原因。元代剧作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创作剧本至少五、六百以上,保留到现在也有一百五十种。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宫秋》等等,就是当时的作品。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这个时间段戏曲神奇的繁荣起来,并且发展到了全国各地,大致分为戈阳调(即高腔)、柳子腔、梆子腔,有“南昆、北戈、东柳、西绑”的说法。
我国戏剧共有三百六十多种,山西戏剧就有五十多种,是名副其实的戏剧大省。其中,蒲剧发源于山西省蒲州地区(运城市永济市),流行范围很广包括:山西、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内蒙、河北一带。能够查证距今有800年的历史,也是最古老的戏种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叶氏将军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叶氏将军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