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张献忠蕲州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张献忠蕲州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何腾蛟人品能力如何?他在明末有什么突出的表现?
实名反对上一个答案。正在读《南明史》,恨不得凌迟了何腾蛟。南明诸臣,无能卑劣没人能超过何腾蛟了。大敌当前,只知私斗;目观短浅,争权夺利,嫉贤妒能,排除异己,心怀叵测,居心不良,这些词就是为他打造的。
但是,人无完人,何腾蛟自然有很多毛病。受制于当时的局限性,何腾蛟又作为明朝的忠臣,自然而然无法完全信任农民军(当时南明官僚阶级非常仇视农民军,就算是永历后期也是这样),而实际上整个湖广也很难供养转移来的大顺军。
排挤堵胤锡排挤农民军,对隆武朝廷阳奉阴违,故意拖延不接驾导致江西战事败坏隆武被俘,在家国存亡之际还在玩党争,这种人真的不值得太多的称赞,我觉得唯一能让人称赞的是他还有基本的气节吧,也就仅此而已了!
毫不夸张的说,何腾蛟的这些作为奠定了今后南明在湖广地带与满清对峙的基础,并且给农民军们打开了崭新的一扇门——联明抗清。
明末清兵横扫中原时,那些朱姓藩王们在干什么?
你好,我是国风!
1644年,李自成带领的农民军攻破北京,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媒山一颗槐树上吊自尽。结束了大明王朝200多年的正统统治。李自成称帝建立了大顺王朝,然而,这位农民出身的大顺皇帝王座***还没坐热,就被汉奸吴三桂引入的关外满清大军赶出了北京。并且遭到了各方势力的反扑,最终在湖北通城九宫山某村被杀。最后的汉家政权就这样飞灰湮灭。
满清人从此开始了入主中原的封疆之战。
就在明崇祯皇帝死亡的两个月之后,6月15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继位,成为南明第一帝——弘光帝。但是朱由崧有继承大统的资历,却实无一统华夏的资格。自己昏庸无能,又毫无威信,而且贪图享乐,倾轧同袍。不做大计全力抗清,反而同南方诸王争夺天下正统。最终弘光***仅仅存在了一年,就被满清绞杀。弘光帝被俘后遭***。
然后直面满清的是鲁王朱以海。朱一海虽有励精图治的才能,却实在没有号令天下的资格。所以他单薄的抗清势力很快就被打败,而他自己也象几百年前的南宋皇帝赵构一样,被迫上船漂泊海外。
然后就是唐王朱聿健建立的隆武***。南明弘光帝死亡之后,朱聿健在福建继位,成为隆武皇帝。此时南明的实力并非和满清没有一拼,可惜西南还有一个桂王朱由榔。两方依然不能团结一致对外,还是互相倾轧。1646年,仅存在一年的隆武***在满清大军的强压下失败,隆武帝在蒲州被俘,绝食而亡。
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成为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永历***依仗大西降臣李定国,孙可望在西南一隅进行了长达15年的抗清,曾一度收复湖广。但最终因为孙可望嫉妒李定国的功勋。反政失败后投降满清,将云贵虚实进行告知清廷。1661年,吴三桂,钱谦益攻入云贵,永历帝出逃缅甸。后被缅甸王送回,1662年被杀于昆明。
大明江山至此彻底结束,清朝完成了入主中原除了郑成功占领的台湾以外的完全统一。是役,华夏由盛转衰,人口锐减。从崇祯年间人口的1.05亿骤然降到了顺治元年的2300万。至康熙元年完成一统,中华人口也没有突破3000万。数千万的生命在满清一统华夏的战役中灰飞烟灭。给中华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损害。满清实乱我华夏之夷鬼!
清兵入关的时候,绝大多数的藩王是被追杀的状态,除了少数几个像唐王、鲁王等被拥立以外都是毫无反抗能力。
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明成祖朱棣以藩王身份起兵,夺取皇位。他深知拥有兵权的藩王对皇权的威胁有多大,于是在其登基后力行削藩,将藩王手里的权力剥夺殆尽。可以说,清兵入关的时候朱姓藩王手里没有权、没有钱、没有兵,除了被***以外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了。
其次,为了巩固边陲,明朝迁都北京,实行“天子守国门”的战略。所以全国之要害具在京师,由于地方军户逃亡严重,地方卫所长期处于不满员的状态,大量卫所是靠饥民充数,根本也没什么战斗力。这也是为什么南明百万大军,扛不住20万八旗铁骑的主要原因。
最后,为了限制藩王,即使已经就藩的藩王也受到地方官员的严格监视。不允许他们离城40里以外,不许他们交结识官员,不许他们干预地方的财政、军事以及行政。最多会拿封地的税收供养藩王而已,而且这些税收的收取藩王也是不能插手的。也就造成了,明末藩王基本上都龟缩在城里等着被起义军杀,等着被清军杀。
明末的藩王们并非都是软骨头,面对危亡他们做出了各自的选择
由于陆续经历了燕王起兵靖难、汉王朱高煦图谋篡位、宁王朱宸濠之乱,明朝廷对待藩王的态度就是好吃好喝供着,像猪一样圈养在封地。到了明朝末年,分封在各地的一字藩王、二字藩王竟达上万之多,成为朝廷财政的巨大负担。他们中的大部分就是整日在王府饮酒作乐、醉生梦死。少部分有心敢于担当、有心救亡的藩王,在看到唐王因起兵勤王而被崇祯废除王位,囚于凤阳皇族监狱后也逐渐心灰意冷。其实崇祯的做法也没什么错,他哪知道唐王到底是想勤王还是想趁机图谋不轨?只是如此一来面对明末的各路敌人,他们也只能在封地内等待自己的命运,他们经年积累的财赋也只能成为敌人的军饷。
但是随着崇祯于煤山殉国,天下大乱,对于未来的命运他们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有的选择投降,以期能苟延残喘;有的趁机作乱希望能过把皇帝瘾;还有的不甘江山就此倾覆,起兵一方想要保住祖宗的基业。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面对危亡,这些藩王们都是如何抉择的:
首先就是软骨头的投降派这其中有三个著名人物,福王朱常洵,面对李自成大军此人还守着财赋不愿意拿出来招募壮丁增加城防实力,最终成了李自成的福禄宴;襄王朱翊铭,面对张献忠此人磕头如捣蒜,希望能保住性命,最后被张献忠借了项上人头了了杨嗣昌;潞王朱常淓,被弘光邹太后封为监国,可此人却毫无担当,清兵一来就赶紧投降。此外还有许多被清优待政策所吸引,想要苟且偷安的,可安稳日子没过几天,就被以谋反的名义给集体咔嚓了!
然后是趁机作乱,图谋大位的。崇祯皇帝***殉国后,不少明宗室中暗中窃喜,妄图乘乱谋取大位。这其中靖江王朱亨嘉可以说是个典型代表。此人的先祖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无论怎么排他都没有继承大统的资格,偏偏此人有不甘平庸。遂于1645年八月初三在封地身穿黄袍,南面而坐,自称监国。纪年竟然用的是用洪武278年。而后感到广西兵马钱粮匮乏,就纠集一些乌合之众,妄图攻下广东作为根基。在率兵前进至广西梧州时,被两广总督丁魁楚的数千精兵平定。还有永历五年八月楚宗人朱容藩伪称监国天下兵马副元帅,以夔州为都,与永历相争。后在堵胤锡的劝说下,解散党羽归附永历***。
最后就是那些努力想要挽救危亡的藩王们。这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鲁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键。此二人虽然也有过不顾大局互相争权,但是鲁王朱以海一直坚持在东南沿海地区战斗。隆武帝危难之时继位,称得上是南明最有能力、最有担当、最有战略眼光的一位皇帝。他最先认识到清是南明所面对的最大威胁,因而提出连寇抗虏的战略;又主张联合李自成余部与大西军余部共同抗敌,相信在他的支持下顺军余部必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除此以外还有被洪承畴平定的有长乐王朱谊石、瑞安王朱谊防、金华王朱由产、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谊贵等人领导的抵抗武装。还有被拥立坚持斗争的,如联络蕲黄四十八寨的樊山王(抱歉那个名字实在是打不出来);如顺治五年(1648年)被皖西飞旗寨拥作首领领导抵抗运动的朱统倚。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宁藩石城王后裔;如在抚州城战死的永宁王(还是打不出来);如在江西起兵的宪宗第六子的六世孙益王朱由本(终于能打出来了)……
不管他们如何选择,碰上了一个本身不争气的南明,最终大明还是成为了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张献忠蕲州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张献忠蕲州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