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安禄山的历史背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安禄山的历史背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禄山名字来由?
安禄山(703年2月19日-757年1月30日),本姓康,名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母阿史德氏。父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母为突厥巫师,信仰祆教。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主.
安禄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本姓康 ,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 )人 ,粟特族。唐朝时期藩镇、叛臣。
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于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偃,从此改为安姓,精通六蕃语言。 开元初年,逃离突厥,成为幽州(范阳)都督张守珪的部将和义子。骁勇善战,屡建功勋,迁平卢军兵马使、营州都督。天宝年间,安禄山经义父张守珪举荐,受唐朝当局信任,从此平步青云,兼任平卢、范阳(幽州)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天宝十四载(755年),以诛杀宰相杨国忠为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两京。建立伪燕政权,年号圣武。晚年失明,宠爱幼子,引发晋王安庆绪不满。
安禄山原来没有姓氏,名字叫轧荦山,武后长安三年(703年)正月初一日生。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族的一个巫师,以占卜为业。突厥人“斗战”一词的发音是轧荦山,就用它作为安禄山的名字。
安禄山,唐朝末年著名的叛逆将领。关于安禄山名字的来由,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他名字的来源是他的父亲叫做安岳山,取了“安”和“山”两个字,再加上禄字,组成了他的名字。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他在青州骄奢淫逸,懒于政务,因此被揶揄为“兰城禄山”,后来被称为安禄山。
另外,也有说法认为是他早年曾隐居在洛阳的禄山庙,因而得名。不同说法提供了不同的解释,但真正的来由可能已经无法考证清楚了。
安史之乱的背景及影响?
背景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
影响
1、社会混乱
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明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2、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此后安史余党在河朔形成藩镇割据。
3、剥削加重
由于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反叛,形成唐中叶农民叛乱的***。
安史之乱的详细过程,背景原因及造成的后果?
简述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原因及其影响后果。
第一,土地兼并严重。唐玄宗后期,土地兼并日益发展,均田制逐渐破坏,失去土地的农民四处逃亡,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第二,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玄宗时废除府兵制,实行募兵制。710年在边地设节度使,起初只管军事,后来发展到兼管行政、财政、集大权于一身,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
第三,中央统治集团日益腐朽,玄宗怠于政事,纵情享乐,政事委于李林甫、杨国忠,政治更加黑暗,社会矛盾尖锐。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
影响。;唐朝失掉了"天可?quot;的优势,不断受到少数民族***的侵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安禄山的历史背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安禄山的历史背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