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乾隆篡改明朝历史真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乾隆篡改明朝历史真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史被清朝篡改吗?
《明史》确实被满清歪曲过,不过对朱元璋非但没有丑化,反而大大的加以美化,因为朱元璋打造了极端秦制,而这正是康熙的理想,故而朱元璋正是康熙的偶像。史书记载,满清对《明史》的编修从顺治二年就开始了,一直到乾隆四年才最终定稿,前后历时长达94年。因此有专家表示,“《明史》是中国历史上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官方修订的史书。”
耗时如此之久,顺治、康熙和乾隆三位皇帝多次对史官作出指示,甚至亲自审阅,同时对各种明朝原始史料进行了销毁和篡改。
明朝是因为王阳明灭亡的吗?
这一问题过高的看中了王阳明的作用,忽略了思想变化也要有物质变化作为前提。明朝的灭亡和之前的其他朝代一样都是亡于“吏治不修”“皇权旁落”“内部矛盾”,至于清地方政权入关、从地方***升级为全国性***,只是得了便宜。
(1)王阳明思想是“三教合一”的产物,相对于占主体地位的“理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
王阳明的“阳明之学”是儒家学派之一,晚明的“阳明之学”大盛,只不过是“心学”在与“理学”的竞争中起到优势地位而已。“阳明之学”属于心学,心学上推孟子,北宋“二程”为其开端,到王守仁(阳明)时属于明朝的心学两大流派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那时的儒学、佛学、道学都在互相吸收,自北宋开始“三教”(儒释道)间相互吸收相互竞争的思想就已经比较浓重,心学的对立学派理学也是“三教合一”的产物。由此,从文化史上看“阳明心学”的脉络很清晰,因此,该思想并非横空出世有其前因,何以不再前因导致明亡,偏偏在王阳明死后大兴,是有其原因的。
王守仁死后,其***逐渐分出所谓的“七学”,七门可分左右,左派***又分为“泰州学派”“异端”等多种。人们所说的“王阳明灭明”其主要是指“左派”,这一学派宗旨就是坚决反对理学、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无为、反对忠君思想、倡导物理价值观竭力为商贾利益和价值呼号等。
由此可见,王阳明思想确实对儒家主流思想起了消融作用。再加上古代中国只有家族宗族观念、***朝廷观念等,大量儒家子弟降清也有受其影响的因素之一。
陈献章:明朝江门心学开创者
但其影响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人性和物质利益分化。
拜《明朝那些事》所赐,王阳明被塑造成了一个集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等诸多头衔和名号于一身的“完人”,他所谓的“致良知”之学,也成为了很多“网络明史学家”所推崇的“能够挽救大明”思想良药。实际上,王阳明的思想在当时,根本难以挽救 已经夕日欲颓的大明王朝,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有一个误区,需要注意,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中,将王阳明放在朱熹的对立面之上,这实际上是不正确的。王阳明和朱熹的差别,只在于方***上的差异,而世界观上是相同的,并且通过阅读《传习录》可知,王阳明对于朱熹的观点非常推崇,当***问他某个朱熹的观点是否错误时,王阳明都会详细地为朱熹“辩护”,从头到尾,王阳明都没有反对过朱熹的任何理论观点。
再说王阳明,他的“知行合一”,往往被用来与“理论结合实际”相等同,这实际上是非常可笑的,这两者可以说八竿子打不着。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仅限于道德哲学方面,论证对于所谓“三纲五常”的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叫人从客观世界获得知识,并且再次通过实践去验证,而仅仅是让人将所谓的道德付诸实践,并且在此过程中王阳明反对知识,学习的作用,因为他强调“理在心中”。如此,信仰王阳明的人,便不必去古代的书籍中汲取知识,而仅仅通过内心的自省,便能获得所谓的“良知”,这造成了当时的士人阶层中,流行空谈,不注重知识等现象。
试想,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的毒害有多深:不注重知识,仅仅依靠自己的反省,造成孔子所说的“思而不学则殆”,根本难以从学术,知识,思想领域得到真正的提升;再者,崇尚空谈的社会风气,造成了魏晋浮夸之风再起的趋势。当然,后来王阳明的诸多***纷纷开宗立派,各自主张不同的思想,而这些实际上已经不是王阳明的最初主张了。
王阳明思想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中国本土儒学面对佛教思想的入侵而***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接受佛教中的一些关于“心”的理论,过度宣扬道德的作用,试图以此来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至于思想本身,对改革当时明朝社会的各种积弊没有丝毫帮助。
最后提一句,很多人用东乡平八郎等人信奉的日本阳明学,来论证王阳明的伟大。实际上,日本的这个学派和王阳明的思想没有任何关系,唯一的联系就是借助了王阳明的名字而已,这和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一样,***托孔子,来阐述自己的主张,日本的阳明学派,也是同样的目的。
大秦亡于秦始皇吗?我认为不是,秦始皇在位时除了重用法家,其余没做过什么坏事,阿房宫和圆明园比谁更祸国殃民?
大秦主要是亡于秦始皇太心软,六国后裔没有全部镇压,导致他们有反水的机会,只不过最后被刘邦捡了漏。
大明亡于皇帝吗?也不是,纵观中国历史,有那个朝代敢于二十年不上朝,金銮殿都长蜘蛛网了,国家还正常运行,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有这个情况,但是他们不敢停摆二十年。
都说大明黑暗,老百姓民不聊生,那么我想知道,为什么老百姓总想反清复明呢?八国联军来了,还为他们搞后勤。
至于把大明亡于王阳明,那是诬蔑。恰恰是文官集团借用王阳明的理论做自己的龌龊勾搭。
王阳明讲究实事求是,讲究知道了还不算,更要实践,这是传统儒家反对的。如果大明的文官都学心学,做心学,大明就不会灭亡。
这个问题说明提问者明清史读不透,对心学的宗旨不明。
国家灭亡的前兆就是出现社会财富过份集中在被只懂搜刮民脂民膏,但在国家重大危机面前一分力一分责任也不肯出的腐朽利益集团。
明朝亡于财政被空谈误国的把持朝政的东林文官集团和只懂享受的朱元璋孙子后代共同掏空,内有流民外有强大的满清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即使很会打仗,即使很会为朝庭解决财政危机,只要稍稍不符合东林党的利益,一定用道德和权术搞臭搞死,明朝不亡真真是天理不容。从张居正为巩固相权残酷打压心学后,心学从心学***徐阶辞官后后已经没落了,慢慢最后对政治的影响不及东林党对明朝的影响的百万分之一,何来影响明朝。
心学是宗旨是强大国民内心,跟东林党与皇权虎口夺食的勾心斗角的宗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学是强势文化,东林党所代表的只是弱势文化的极致水平,明朝是亡于皇权与东林文官集团之间无底线争权夺利的斗争中,最终陷入财政重大危机,打仗欠饷,但整个社会财富过份集中在根本不为朱家王朝出力东林文官大地主集团。
有诗云: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
爱新觉罗·弘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乾隆篡改明朝历史真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乾隆篡改明朝历史真相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