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讲明朝历史的专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讲明朝历史的专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代桥梁专家是谁?
明代桥梁专家是唐东杰布。
唐东杰布(1385—1464)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的开山鼻祖。藏族人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力量的化身。
唐东杰布高僧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唐东杰布(1385—1464)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创始人。***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化身。
1565年明朝末期杰出的治河专家?
潘季驯(1521年5月28日—1595年5月20日),字时良,号印川。湖州府乌程县(今属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明朝中期大臣、水利学家。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潘季驯登进士第。官至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潘季驯四次奉命治河,前后27年之久。增筑堤防,置官建闸,提出“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等一系列治河措施,卓有成效。湖州“潘公桥”以其命名
明朝有没有光学仪器制造专家?
谈到光学仪器,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会联想到显微镜、照相机、幻灯机等当代人常见或日常运用的器物。如果有人告诉你中国明代就有一位制造光学仪器的能手,你一定会感到万分惊讶。那么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认知和大家来聊一聊这位具有超前眼光的“穿越者”。
孙云球
孙云球,字文玉,又字泗滨,江苏吴江县人。生于明崇祯初(公元1628年),卒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光学仪器制造家和发明家。孙云球出身于一个已落魄的的官宦家庭。其父孙志儒,曾在在南方做过知府。其母董如兰,是一个有文化并且思想上比较包容的妇女,后来孙云球有关科技方面著作,曾请自己的母亲为其作序。
孙云球自幼丧父,家境中落,孙云球为了谋生曾以***集和贩卖中草药谋生。他的青少年时期又遇乱世,恰好是明清鼎革的特殊时期。这一动荡时期既是时代的不幸,又是个人的机遇。明末清初也正是中国古代对西方技术和近代知识的一次大规模引进时期。尽管生活并不宽裕,但孙云球还是坚持自己幼年时期的梦想:孙云球自小热衷于科学研究,尤其喜欢机械制造和测量数学等。孙云球完全出于自我兴趣而钻研刚从西方传入的科技知识。《吴县志》说他“精于测量,凡有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
明代眼镜
孙云球从小就想要解决身边人视力不佳带来的生活困扰。要知道直至明代,眼镜仍然是一种“奢侈品”,非大贵大富者不能使用。孙云球年轻时就到杭州去学习制镜技术,同时刻苦专研西方舶来的几何、物理等科学知识,掌握了“磨片对光”的新技术,于是使用水晶材料磨制成镜片,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制作眼镜的成本。另外孙云球还能 “以年别者老少花,以地分者远近光”,因人而异根据不同视力问题者来调配眼镜。除了一般用途的眼镜外,他还研制出察微镜、放光镜、夜明镜等70余种光学仪器。孙云球还总结了自己的制作和理论成果,写成了眼镜制作方面的专著《镜史》,目前可以确定《镜史》为国人撰写的第一部光学著作,为我国光学研究以及光学仪器的制作技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孙云球制造了以日影以定时刻“自然晷”。堪称光学科技发明的多面手。
明清至近代中国的眼镜发展
有。明朝崇祯二年,礼部侍郎徐光启主持研制望远镜,指出望远镜的作用:不但可以窥天象,且能摄数里外物如在目前,可望敌施炮,有大用焉。据此,徐光启应列为明朝光学仪器制造专家。
明朝都有哪些历史名人,他们的功绩是什么?
谢谢邀请。
明朝的历史名人众多,列举两位对后世影响较深的名人,刘基,李时珍,这两位是家喻户晓的名人,有什么功绩让世人能记住他们且广为流传呢?
首先说下刘基字伯温,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民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
刘伯温最大功绩帮助朱元璋歼灭元未群雄建立了明朝,其后制定了(大明律)在依法治国上打破“人治”传统。基本符合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平生在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多方面都有独特观点,民间相传预言神书“烧饼歌”也是刘伯温所著,此事沒有文献记载。
李时珍字东壁,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可以用功绩卓著来形容,编写了(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内容广泛,收载药物1892种,载入药方11096个,绘制插图1160幅。(本草纲目)总结了中国两千多年药物知识和经验,纠正了前人错误的地方。成为近代药物研究的重要文献,平生还著有(奇经八脉考),(脉学)等,为中华医药学贡献巨大。
谢邀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统治的朝代,历史上名人众多,从皇族到大臣,再到平民百姓,不胜枚举,简单举例如下:
朱元璋,开国皇帝
朱棣, 永乐大帝
刘伯温,第一谋士
常遇春,第一猛将
王守仁,心学开创
李时珍,本草纲目
明朝的历史名人很多,不过要论功绩的话,除了朱元璋,也就是王守仁王阳明了。
朱元璋为天下造太平,活民亿万,功绩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这里不多做解释。
因为博大。解释明白任何一个思想家的思想都不是容易的事。
王阳明先生的“心学”不是三言两语,也不是可以用通俗语言能说清楚的。
自汉代“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后,因为儒家成了显学。按说学问家们的事情,止于学术,随便他们吵也就是了。
但儒家思想不同,靠它谋衣食者众多,拿它做趁手工具的权谋家和政治家一代接一代。
政治家和权谋家们治理国家管理朝廷需要的是“规矩”。慢慢地,孔孟思想演变成了一成不变的戒律,戒律又成了社会***和道德要求。
它影响了亿万万人。
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失节事大饿死事小等等,压抑人性很是残酷。
一潭死水,很僵化。
明朝的名人还真不少,我举几个在文学上影响比较深的吧。
2.罗贯中,元末明初,代表作《[_a***_]》
3.冯梦龙,《警世通言》作者
4.施耐庵,元末明初,代表作《水浒传》
5.唐伯虎,代表作《落霞孤鹜图》《杏花茅屋图》
6.王阳明,代表作《王文成公全书》
8.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邯郸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讲明朝历史的专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讲明朝历史的专家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