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史之乱对后来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有哪些?
大家好,这里是博兼书感。
安史之乱对于唐朝以及后世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1、对于唐朝来说,安史之乱直接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前,皇权在唐朝是很巩固的,即使是李林甫这样的权相也是依赖皇帝的,期间虽多次发生政变,但基本都是皇室内部,对于社会百姓没有影响。而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中央则是太监走上政治舞台,皇帝不得不在藩镇之间进行平衡,依靠太监才能做稳皇位,皇权收到极大影响,同时战乱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对于后世中国来说,安史之乱让原本依赖唐代的边疆少数民族开始自己建国,像契丹、大理就是在唐代中后期开始发展起来。后来中国进入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安史之乱可以说拉开了序幕。
3、安史之乱让原本崇尚开放勇武的中国社会开始传向内敛保守。且更加防范外来民族也就是所谓胡夷,缺乏了这种自信,导致中国开始不关心外界世界,后来宋代的重文轻武、明代的保守治国政策、清代闭关锁国等相关也可以追溯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被称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大转折点,安史之乱前中国是豪族社会,安史之乱后中国逐渐进入平民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分三个阶段:商、周时期是封建社会,由封建贵族统治,各贵族共尊一个天子。秦汉大一统后,则进入豪族社会,皇帝与豪族共治天下,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唐朝。
这些豪族从哪来的呢?
有好多来源,比如: 前朝贵族、开国功臣、外戚、地方豪强、大商人等等。
这些豪族一方面在地方上拥有很大的势力,一方面在朝中当官,势力非常强大,大到可以和皇权抗争。
隋文帝杨坚睡了一个美人,结果被独孤皇后发现了,直接把美人杀了。气得隋文帝独自一人骑马出宫,生闷气去了。
这要是搁到明清以后的皇帝,还不直接把皇后废了,反了她了。
可隋文帝不敢,发一通牢骚,在大臣的劝说下,灰溜溜地又回去了,什么也不敢和皇后说。
隋文帝为什么这么怕老婆呢?
除了爱,最大的原因是,独孤皇后的娘家是一大豪族,他不敢得罪。
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黄巾军起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土木堡之变、太平天国运动,哪一次对国家损害最大?
这个问题让人相当无语。
我们知道“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而这个问题,直接将所有的人民运动进行了全盘否定,请问居心何在?
自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形成,农民和地主阶级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阶级开始,各中原王朝的享国时间就从未超过300年。
为反抗地主阶级的压迫,被地主阶级压迫得走投无路的农民阶级纷纷揭竿而起,于是有了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黄巢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李自成起义以及太平天国起义等规模宏大的农民阶级运动。他们的前赴后继极大地动摇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导致改朝换代的发生,推动了我国历史的进步。
当然,推动改朝换代的力量,不仅仅包括“农民阶级起义”。在我国历史上,推动改朝换代的力量还包括“地主阶级的内讧”和“外来势力的侵略”。
其中地主阶级的内讧包括:庙堂之上的权臣攻伐,例如曹操和宇文护的僭越;以及边疆的军阀叛乱,例如安史之乱。
而外来势力的侵略,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尤其指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例如匈奴入寇、蒙古南下、以及明朝中期的土木堡之变。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风起云涌的农民阶级起义,刀光剑影的地主阶级内讧,还是来去如风的游牧民族入侵,都给当时的中原王朝,以及其后的中华文明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性质的运动产生的影响最大呢?静夜史认为当然是农民阶级起义。
要说损害最大,实际上历史上的各种起义,不管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都对社会国家造成的影响极大。以上几个对中国影响最大,损害最大的,我感觉还要数安史之乱。
大家可能觉得奇怪。安史之乱又没有使唐王朝灭亡,为什么说损害却最大呢。
安史之乱是爆发于唐玄宗时期,历时八年才告平定的一场***。期间,平民百姓被杀无数,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大量的良田变为了荒野,唐玄宗本人不得不跑到四川躲避战乱。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失去皇位,不得不退位太上皇,被实际上囚禁起来。这样看来,安史之乱其实和别的起义造成的影响也差不多嘛,也就是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破坏,损失了一些人口。但是如果这样想,只是看到了表面。
安史之乱时,唐军节节败退,连唐玄宗也不得不退去四川躲避灾祸。由于唐军节节败退,所以唐朝朝廷不得不下放更多的权利给下面的节度使。节度使是唐朝设置的一种官职,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军区司令。大家都知道,节度使就像军区司令负责指挥一个地区的军队,并不参与地区政事。但是由于唐军节节败退,唐朝于是下放更多权利给各地节度使,让他们自己募集士兵,来讨伐安禄山史思明。这和汉朝末年下放权力给各地州牧,让他们自己征兵讨伐黄巾军是何其相似,所以汉朝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
虽然这样,但是唐朝实际上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并没有马上灭亡。但是安史之乱结束后,各地节度使已经拥有自己的大军,他们怎会甘心将权利交回。由于节度使都有自己的大军,唐朝朝廷为了不激怒各地节度使,以防止第二个安禄山出现,也就渐渐默认了节度使的权利。节度使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渐渐的,军权,经济,都牢牢掌控在他们手上,甚至有些节度使干脆自己认命下面州府的刺史等官员。节度使的做大,对唐朝造成了巨大影响,首先唐朝不得不转攻为守,安史之乱前,基本上唐朝周边的民族都被唐朝征服,臣服于唐朝,而安史之乱后,由于唐朝朝廷自己的官军损失惨重,战斗力下降,于是只好依靠节度使的军队维持统治。这些节度使首先想到的便是自己利益是否受损。例如唐朝中后期,吐蕃趁着安史之乱竟然夺取了今新疆甘肃一带地方。安史之乱后,唐朝便想收复这些地区,于是让各地节度使派兵讨伐吐蕃,。各地节度使虽然还不敢公开违抗朝廷,但是在接到朝廷命令后,有的节度使干脆闭门不出,装病。有的节度使则是以各种理由搪塞。还有的一味的在朝廷面前装穷,就只派遣一些老弱病残,最后只好不了了之了。后来这些地区还得靠当地人自行收复。渐渐的唐朝失去了对周边民族的控制。这其中就包括后来对中国历史走向产生影响的契丹,女真等民族。
这样的情况导致唐朝由进攻变为防守,安史之乱后,契丹,溪等东北少数民族利用各节度使的明争暗斗,保存实力的特点,渐渐脱离唐朝控制一步一步的做大,而唐朝由于各节度使的不配合,不团结,则错失了消灭他们的良机。这些东北少数民族影响了[_a***_]到民国千年历史的发展走向。后来黄巢之乱后,节度使更加不听唐王朝命令了,转而互相内战,抢夺地盘。例如有的节度使在黄巢之乱后已经拥兵六七十万,唐王朝在黄巢之乱二十多年后,节度使朱温杀掉唐朝皇帝,自立为帝。中国进入五代十国,中原陷入了战乱。五代十国各***绝大部分由唐朝节度使发展而来,。
而此时的契丹等东北少数民族,则趁着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的时机获得了相对安稳的发展环境,等到唐朝末年,契丹已经建国,等到唐朝灭亡,契丹正迎来黄金时期。契丹人开始走入历史舞台。虽然后来赵匡胤统一全国,建立宋朝,但是赵匡胤害怕宋朝会像唐朝那样灭亡于藩镇,于是极力打击武将,而大量任用文官,造成了两宋军事上的羸弱。
契丹人女***影响了宋朝到民国中国的历史走向。安史之乱的损害之大在于节度使藩镇割据使得华夏族占优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女真,契丹等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少数民族渐渐走入历史舞台,这不能不说和安史之乱没有一点关系。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大唐无疑还会保持强盛,正是由于安史之乱,不但把***盛世毁了,还使得唐朝的节度使藩镇割据,变成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就是一盘散沙。渐渐失去对东北女真契丹等少数民族的控制,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做大做强,而这些女***,契丹人影响了宋朝到民国的历史走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