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年表 bili bil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年表 bili bil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正德年间是什么时间?
明正德年间指的是公元1506年-公元1521年。
正德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506年-公元1521年)的年号。明朝第十位皇帝,号锦堂老人,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使用正德这个年号一共16年。正德十六年四月明世宗即位沿用。
改元始末:1505年五月十八日,朱厚照即皇帝位,宣布改明年为正德元年。
武宗一生,贪杯,好色,尚兵,所行之事虽看似荒谬不正经,多为世人所诟病。而同时武宗又处事刚毅果断,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乱,应州大败小王子。精通佛学,会梵文,还能礼贤下士,亲自到大臣家中探望病情,甚至痴情于艺妓,个性强烈,为人却又十分平和,浑不似一代帝王。
大事年表:
哪些古书记录了东晋十六国的历史?
东晋十六国政权更迭频繁,涉及的人物众多,如果想详细了解这段历史,个人推荐两本书:
一是《晋书》,唐房玄龄等人编著。该书把匈奴、氐、羯、羌、鲜卑等民族建立的***归属到晋的地方***,这些***的统治者按照诸侯的待遇来写。
二是《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编写,很出名的一本史书,该书以编年体的形式,对每一年的大事都做了说明。
如果你想要理清这段历史,建议两者结合起来看,真心的说,十六国中的一些少数民族领袖身上的故事还是很精彩的,比如金庸小说中慕容复要光复的燕国就处于这一时期。
东晋十六国是西晋短暂统一后的乱世,彼时中国北有割据***十六国,南有西晋遗脉东晋。就这一段历史,二十四史其一的《晋书》、历史形成的各种其他九家《晋书》、专记十六国历史的《十六国春秋》,以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和一些笔记***中均有记载。
《晋书》共130卷,包括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唐房玄龄等撰。其叙事从司马懿开始,到刘裕取代东晋为止,记载了西晋和东晋封建王朝的兴亡史,其中用“载记”形式,兼而叙及了割据***“十六国”的事迹。
除了唐朝房玄龄等编纂的《晋书》之外,历代还有很多《晋书》,但是大多残缺不全、流传不广,到了清代由汤求辑录了唐朝以前的诸家晋史,是为现在的《九家旧晋书辑本》。在阅读二十四史本房玄龄等编的《晋书》外,不凡再读读此《九家旧晋书辑本》作为补充。
关于十六国的历史记载大多遗失不存,较早的关于十六国的史书是《十六国春秋》,魏收的《魏书》、房玄龄的《晋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曾从其中选取资料。《十六国春秋》为北魏崔鸿所撰,是为纪传体断代史。十六国割据各***虽各有自己的史书,但是体例不一,记述差距也较大。因此崔鸿根据旧的记载,加以综合汇编,写成100卷,此外还有序例1卷,年表1卷,但是在后世流传中残缺不存。
除了《十六国春秋》外,亦有针对此史书的辑补本出现,即下图的《十六国春秋辑补》。
纪传体外,编年体就数《资治通鉴》,其书共294卷,是北宋时代司马光主持修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下迄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其中卷79到卷118叙述两晋的历史,从公元265年到公元419年,从西晋统一到东晋被刘宋取代、十六国被北魏取代,其中兼及东晋时割据***十六国的历史。
十六国从304年刘渊建立汉赵到439年拓跋焘灭北凉,二十四史中以晋书记载最为详尽,另外魏书、宋书、北史中也有一些记录,编年体史书则以资治通鉴记录最全,但是内容与晋书大同小异。
正史以外,北魏崔鸿所写的十六国春秋是专门记载这段历史的断代史。虽然十六国春秋不是正史,但是晋书关于十六国历史的记载基本都来自十六国春秋。不过现在的十六国春秋已经不是完整版,而是明朝人从晋书、魏书、北史、册府元龟、资治通鉴、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里辑录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年表 bili bil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年表 bili bil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