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唐朝最高礼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上唐朝最高礼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唐朝和宋朝的跪拜礼仪?
中国古代主要的礼节是跪拜礼。
直到唐代,中国人还是习惯“席地而坐”。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跪,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
西周时的礼仪规定,当要表示尊敬时,就伸直上半身,也就是所谓“引身而起”;进一步的就是上半身向前倾斜、两手伏地,这就是“拜”。正式场合的“正拜”有稽首、顿首、空首。稽首是拜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将头叩首到地,稽留一会,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最重的礼节,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或是子孙祭祀先祖的礼仪。
顿首和稽首的基本动作相同,只是拜时叩头动作较为迅速,额头触地即起。一般用于下对上的敬礼。空首的基本动作是双膝着地,两手在胸前拱合,俯头到手,头与心平而不到地,又叫“拜手”。贵族出行驾车,见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要下车让道,而对方应将手放在车前横木上,称为“式”。
这种礼节以后成为习惯,即使在宋以后人们已广泛使用椅子、凳子“垂足坐”,仍然保留了跪拜礼。而同辈者、地位相同的人之间可以行拱手礼。注视对方、将双手在胸前合拢抱拳,一般称“作揖”,同时发“诺”声的为“唱诺”。
求唐朝宫廷剧,最好宫廷礼仪制度比较完善并且准确的?
刘思怡、杨希义,唐大明宫含元殿与外朝听政,陜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01期,第42-46页。
由於文字太多,所以我仅po出其中的几个小段:
唐人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卷中还记载了刘晏在任尚书左仆射时,五鼓上朝路上的一段趣闻:“刘仆射晏五鼓入朝,时寒,中路见卖蒸胡饼之处,热气腾辉,使人买之,以袍袖包裙帽底,啖之,且谓同列曰:‘美不可言,美不可言! ’”这些诗文都反映了参加外朝听政的中央文武百官在上朝“待漏”途中所经历的
甘苦。
当钟、鼓楼传出五更五点的钟鼓之声,“夜漏尽”时,宫门开启,外朝听政的隆重礼仪正式开始...
唐王朝对元日、冬至大朝会的礼仪极为重视,如会昌二年四月,中书省还就元日大朝会时宰相及两省官员不合礼仪之事上奏武宗,得到了武宗的首肯。原文如下:中书奏:“元日御含元殿,百官就列,唯宰相及两省官皆未开扇前立于栏槛之内,及扇开,便侍立于御前。三朝大庆,万邦称贺,唯宰相侍臣同介胄武夫,竟不拜至尊而退,酌于礼意,事未得中。臣等请御殿日昧爽,宰相、两省官鬬班于香案前,俟扇开,通事赞,两省官再拜,拜讫,升殿侍立。”从之。
唐代公主如何行礼?
一、正一品长公主向君王行礼
正一品长公主身份尊贵,只需对皇帝、皇后、太妃以上行万福礼,表示尊敬和顺从。对其他高级官员,如宰相、大将军等,则应行颔首礼,以示恭敬和礼貌。
二、正三品以上长公主向君王行礼
正三品以上的长公主,对皇帝、皇后、太妃、四夫人以上行万福礼,表示尊重和崇敬。对于其他高级官员,如宰相、大将军,她们则应该行颔首礼,以示恭敬和敬意。
三、其他长公主向君王行礼
其他低级别的长公主,对嫔位以上的官员都要行万福礼,以表达尊敬和敬意。对于其他低级别的官员,则应行颔首礼,以示礼貌和尊重。
四、长公主之间的礼节
在长公主之间,低位者向高位者行万福礼,以示恭敬和服从。向平位和低位的长公主行颔首礼,以表现自己的礼仪和尊重。
唐朝公主向君王行礼要根据自己的身份和君王的等级来进行,这是一种身份、地位和尊贵的象征,也是表现出对君王的顺从和尊重。在礼节上,要注重尊重和敬意,以表达自己的礼仪和风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唐朝最高礼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唐朝最高礼节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