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唐朝安史之乱,浅析唐朝安史之乱

kodinid 3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中历史唐朝安史之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高中历史唐朝安史之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史之乱?
  2. 安史之乱从性质上是什么战争?
  3.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史之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

高中历史唐朝安史之乱,浅析唐朝安史之乱-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

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高中历史唐朝安史之乱,浅析唐朝安史之乱-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杜甫 〔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高中历史唐朝安史之乱,浅析唐朝安史之乱-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亦足 一作:意足)

杜甫在经历了十年悲辛潦倒的长安生活后,又经历了五六年“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生活,到了成都住在草堂,总算暂时安定下来了。

他自己此时虽然贫病将迫,但却时时关怀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茅屋即指成都杜甫草堂,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史之乱从性质上是什么战争

安史之乱是一场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战争。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从此以后唐藩镇割据的局面越来越严重,国家分裂也越来越严重。随之带来的边疆也不再稳定,文成公主和亲吐蕃的稳定局面开始慢慢分裂,吐蕃人蠢蠢欲动,多次发动边疆战争。

然而唐王朝也是非常的不体恤民情,在安史之乱中肆意掠***民,为了夺取他请来的援兵,吐蕃人的欢心。多座城池毁于一旦,成为空城。三全国百姓人口急剧减少,从原来的900多万减少为大约200多万的户民,这是中国历史上人数损失非常严重的战争之一。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影响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是:

原因:

根本原因是:唐玄宗的***政治要对安史之乱负直接责任,马嵬之变中,杨玉环实际是替唐玄宗受过遭难。

主要原因是:(1)土地兼并严重、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中央集团统治日益腐朽。

(2)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

影响:

(1)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北方的经济衰落,而江淮地区未直接受到安史兵祸。因此,从此之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日益超过北方,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

(3)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起义,形成唐中叶农民起义的***。

(4)安史之乱也使唐王朝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中历史唐朝安史之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中历史唐朝安史之乱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安史之乱 茅屋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