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和太监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和太监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太监吕芳结局?
吕芳作为司礼监五大太监之首,权力那是相当的大,作为掌印太监的他掌控大明朝最终政策执行权——披红。后期吕方以三思换取了嘉靖帝的同情心。嘉靖帝不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对于这样的忠诚老臣,他也会照顾。吕芳当政四十年,早已经跟嘉靖帝融为一体,反吕芳就等于反自己,嘉靖帝不傻。
明朝重大历史事件及时间?
展开全部
明朝(1368年到1644年)
明朝(1368年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为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明朝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连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剿清。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于1511年占领了马六甲,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建交。后来经过几次海战,葡萄牙战败,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30余年,政局动荡,使得经济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据文献记载,此三朝有官窑产品:正统三年(1438)曾禁止民窑烧造和官窑器式样相同的青花瓷器;明代景德镇瓷业“空白期”:正统十二年(1447)又有不准民窑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1451)有减饶州岁造瓷器三分之一的记载;天顺元年 (1457)曾派中官赴景德镇督烧瓷器;天顺三年(1459)又有将原定烧造13.3万余件的瓷器准减8万的命令。从上述文献记载看,这段时期不论官、民窑器都曾有烧造。但传世品中至今未见一件署年款的官窑瓷器,所见瓷器均为民窑所产,故学术界有“空白期”和“黑三代”之称。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东汉、唐朝、明朝、出现过宦官专权?这三个朝代的宦官专权有何异同?
因为唐朝直接出了一个武则天,所以对立面的宦官权利达到了可以随意废立皇帝的地步。而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厉害的时期。
明朝没有强大的外戚,但是文官系统特别健全,就算是万历二十几年不上朝,国家照样正常运行。
所以问题就来了,小皇帝对付不了这些文官集团,所以宦官就成了皇帝夺权的工具。王振,刘瑾和魏忠贤对应的皇帝都或多或少的有问题,反正就是控制不了文官集团。
宦官最初是以皇帝家臣或家奴的面目出现,比如赵高与司马迁都是宦官,身世上都属于受了刑罚的贵族阶级,又因为某种原因被启用,但在当时并不一定都受宫刑。可以说,在东汉之前宦官一词并没有明显的歧视涵义。
宦官专权现场的产生,主要有几大特征:
既然宦官是皇帝的家臣,一旦皇权高度集中,宦官的权势往往会借势做大。题主所说的东汉、唐朝、明朝都是皇权高度集中、高度专制的时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统治者权力缺乏掣肘,容易腐化堕落,这样就给了身边的宦官极好的擅权机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可以与宗亲、功臣、外戚相抗衡的政治集团。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东汉桓帝借力宦官除掉把持朝政近20年的大外戚梁冀,参与这场谋杀的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唐衡五个宦官都封了侯,更加助长了宦官的嚣张气焰。
反面来看,西汉与宋代的王室,都能做到励精图治、与民休息、节制用权,没有出现宦官专权的现场。而像东晋、南朝的王室,自身都不成气候,宦官们想培养势力都没有足够的***、合适的土壤。
宦官专权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出现在王朝的中后期,即大一统王朝由盛转衰的这一阶段。此时的当权者生活浮华奢靡,在深宫之中成长直至登临帝位,骄奢淫逸的生活使他们既没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也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本,甚至缺少治国理政的兴趣和体力处理国事,把一干决策丢给身边的宦官代劳。
比如明世宗、神宗两位神奇的皇帝当政时,手下的大臣们二十多年见不到龙颜。尽管朱元璋废了宰相,还定下规矩,内侍宦官之流必须是文盲,但龙子龙孙们还是没守住,自明宣宗起,架起皇帝和内阁之间沟通桥梁的就是宦官,实际权力甚至还在内阁之上。
明朝宦官的专横跋扈大家耳熟能详,但在皇权专制体制已然成熟的明朝,皇帝动手处理掉所谓的“九千岁”并非难事,最主要的原因是明朝的宦官并不掌握真正的兵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和太监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和太监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