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时的历史战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时的历史战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元末明初经典战役?
无独有偶,元朝末年,以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为首的起义军的势力很强大。这些农民起义军之间,表面上看大家目标一致,都是反元。可实际上却恨不得一口吞掉旁边的起义军,这些农民起义军将领这么卖力,不就是为了自己当时皇帝吗,但是,皇帝只能有一个。
这些农民起义军,他们之间经常会时不时的出现互殴。而且事实上,他们都只拿出了一小部分的精力跟朝廷斗争。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和其他起义军的斗争上。后来形成了朱元璋和陈友谅两股势力,在鄱阳湖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生死大战。而这场战役才是真正的“赤壁之战”。
鄱阳湖大战
根据史料记载,陈友谅兵多将广,来势汹汹,大有要一口吃下朱元璋集团军的意思。但是,陈友谅部队中大多以北方人为主,不善于水战。于是就出来大家很熟悉的情节,为了防止部队出现晕船现象,就用铁链把战船锁在一起,这样就会在水面如履平地。朱元璋一看这情况呢,想出来的办法竟然也是一样的。趁陈友谅不防备,半夜里,就借着点风势,点着了放满燃料的小船就直接冲到了陈友谅那边。是在一个封闭的湖里,跑都跑不了。最终朱元璋大败陈友谅做了皇帝。
鄱阳湖大战
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完全就是根据鄱阳湖之战,依葫芦画瓢写下的赤壁之战。实际上文学家罗贯中不光会写文章,他还会打仗,还亲自打过仗。他其实作为一位谋士的身份亲身参与了元末的农民起义。而且算的上是一个“诸葛亮”似的人物。史书上记载,罗贯中胸有大志,刚好赶上元末社会动荡,很多的读书人都投笔从戎,参加了起义军。投奔在张士诚账下,后又转投朱元璋。
定边之战,是发生在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的云南定边府,以明朝开国著名将领沐英为总指挥的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此战不仅彻底中止了元末明初雄霸于中南半岛的麓川王国的迅速扩张,也使得新生的麓川王国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与明朝抗衡。
明朝的战争有那些?
1.朱元璋和朱棣等前中期对付北元,也就是瓦剌,鞑靼等蒙古旧势力。
4.后期对付后金,也就是清朝;明朝对外战争不多,主要就是内部矛盾。如果名末没有李自成张献忠几个人胡闹腾,崇祯手下有一批武将对付后金还是绰绰有余的。
明清时期发生的战争?
太多了,就些几个重要的吧!
明朝
朱元璋征讨蒙古之战(共八次,从1370年持续到1396年),明成祖远征漠北之战(1410年、1414年、1422年、1423年、1424年),土木堡(1449年),萨尔浒战役(1618 年), 明朝抗倭援朝战争(1593年——1598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清朝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5年,1686年),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1885年),中日甲午战争(1883——188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
明朝和西方发生过哪些战争?结果及后续如何?
明朝官兵对西方列强有五次战争,全部打赢,(1)1521年,明朝汪鋐取得屯门海战大捷,葡萄牙大败,(2)1523年,明朝再次击败葡萄牙,(3)1622年,明荷澎湖之战,荷兰大败,(4)1633年,料罗湾海战,荷兰大败,(5)1637年,明英广州海战,英军大败,赔款2300两!
我们可以看到,明朝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没有妥协,只有一个字:打!更为重要的是,明朝对西方的战争,可谓是屡战屡胜,而且是海上对决!虽然属于家门口的防御,但也体现出明朝的决心和战斗力!相比起清朝对西方除法国无一胜绩(对法国有两场战役胜利,一次镇南关大捷,一次台湾保卫战,然而最终是不败而败,清朝不胜而胜),别说什么雅克萨之战,那是清军两万多对四五百俄罗斯人了,两万多打了好几个月毫无办法,最终尼布楚条约实际上以清朝割地买了所谓平等;在对近邻日本就和你不说了,万历援朝抗日战争两战两胜,而且都是以少胜多的大胜;清朝甲午中日战争那输得彻底的就不说了,日本也是因此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一句成为世界豪强。综上明朝的实力和气节决定了其对外战争态度,不服气那就干!清朝是自大狂妄,被揍了就妥协求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时的历史战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时的历史战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