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地理,明朝历史地理著作

kodinid 4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地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地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归化城地理位置?
  2. 明十三陵和清十三陵有什么区别?
  3. 在明清时代,没有先进的地理测绘技术,古人是怎么测绘地图的?

明朝归化城地理位置?

归化城是形成于明、扩建于清、兴盛于民国的一座塞外古城。其位置即今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境内,西北与今***区毗邻,东南同今赛罕区接壤。建城时东西于南北各长200余米,呈正方形格局。

归化城,即呼和浩特市旧城,是一座有430年历史的塞外名城。它北枕巍峨起伏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可通北部丰美的草原;南临波涛滚滚的黄河水,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东连连绵起伏的蛮汗山;西连河套,为西进甘宁之门户。它坐落于黄河、大黑河冲积而成的平原上。这里土地肥沃,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地理上称为前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史称敕勒川丰州滩。

明朝历史地理,明朝历史地理著作-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十三陵和清十三陵有什么区别?

首先,并没有清十三陵的概念,清朝满打满算,也只有12位皇帝,还包括入关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逊帝溥仪,真正的帝陵,其实只有9个,分为清东陵,清西陵,都不在北京,在河北省。

明十三陵则不同,集中在北京市昌平区郊区,依山傍水,其中最有名的,是永乐皇帝的长陵,和万历皇帝的定陵

     清东陵占地面积80平方公里,十三陵占地面积40平方公里。

明朝历史地理,明朝历史地理著作-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东陵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清东陵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清东陵的15座陵寝从1661年(顺治十八年)首建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最后建成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为止,营建活动延续了247年

明朝历史地理,明朝历史地理著作-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十三陵建于1409~1645年,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明十三陵是明朝的13位皇帝的陵寝,在北京市的昌平区。而清代帝陵分清东陵和清西陵是清代皇帝的陵寝。明代皇帝的陵寝地面建筑有裬恩门,祾恩殿,明楼和宝顶地下建筑也由各个建筑构件组成。古建筑的各个部件儿组成。在清代的时候,地面建筑和明代是相同的,但是地下建筑只有拱券,没有建筑构件。

明清时代,没有先进的地理测绘技术,古人是怎么测绘地图的?

谢谢邀请,我是胡渣大叔。

这个问题问的感觉很接地气,地图是我们现在非常常用工具,无论是纸质还是电子版的。现在科技发达,可以直接用卫星来进行测绘,那在古代没有这些科技产品时古人是如何绘制地图的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解一下。

地图的历史

中国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地图是4000年前夏禹的九鼎。九鼎是当时统治权力的象征,在鼎上除了铸有各种图画外,还有表示山川的原始地图。已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地图是河南安阳花园村出土的《田猎图》和在云南沧浪县发现的巨幅岩画《村圩图》,距今已有3500年历史。而现存发现最早的平面地图是在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遗址中发现的《兆域图》(宫堂图)。它是一幅墓地设计的平面地图,除绘有“宫”、“堂”、“门”等规则图形外,还有文字与距离数字,刻绘相当精细,充分说明那个时期我国已有较高的地图制作水平。

古时的人们管地图叫做「舆图」。「舆」字的本意为「车厢、车辆」,概括了那时人们测绘地图的方式--坐在车上(或骑马、乘船、步行等)前往尚待探索的地域,凭借简单的定向设备确定位置,再将亲眼侦测到的地理信息记录下来,绘制到图上。

地图的制作

古代中国就有三种比较典型的绘图形式:以山川为基准的地图、以行进路线(水路、道路、海洋航线等)为基准的地图,和以客观比例为基准的地图。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有了理论支持,当然也有各种的测绘工具了。

汉代以后,先后发明了浑天仪、覆矩、牵星板等测量工具,天文测地活动更加活跃,方法更为精密,先秦常用的步量、丈量、立杆测影方法也仍然具有生命力。到了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测地方法。为了编修历法,在礼部侍郎徐光启的主持下,崇祯二年(1629年),成立了由西方来华人员参加、***用西方测算方法的西局,并与***用中国传统天文测量方法的中局一起,共同进行天文观测。经过5年的准备,制造了象限大仪、纪限大仪、平悬浑仪、列宿经纬天球、万国经纬地球、候时钟、望远镜等10种新式仪器,并开始实施以测时刻、定方位、测子午、测北极高度为内容的实际观测,西法取代中法的趋势已经显露出来。

所以,虽然古代科技水平有限,但古人的智慧却是无穷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地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地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地图 明朝 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