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为什么明朝历史模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为什么明朝历史模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那些事唐朝那些事儿这两本书写的真实吗?请给出详细理由?
如果把当年明月比作医生的话,那大明朝无疑就是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当年明月是把大明朝的病症从头到脚描叙了一遍,并且粗略的点出了致使他患病的一些原因。
历史的魅力正在于给人以思考和暇想。明朝那些事作者只是用小说的笔法叙述史实。参考的都是正史以及名家文章书籍。真实性不容置疑,但历史的难点在于你不可能百分百地还原场景,尤其是主人公的内心。所以不同学者对同一史实的发展,原因和影响都是见仁见志的,但都是负责任有理论依据的。《明朝那些事儿》里说张居正和冯宝排挤高拱,后来又有陷害高的意图。而百家讲坛郦波先生说那都是冯宝干的,事实上除了张本人,我们都不知他的真实想法。
另外,《明朝那些事》里的严嵩和方志远先生所讲的人物性格和作风也不大一样。但这个分歧融入了个人情感。 另外还有对万历的看法,《明朝那些事》认为万历二十年之后明政局混乱,但民间繁荣,学术活泼。阎崇年在《明亡清兴六十年》里认为明亡于万历。
《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在博客上连载的博文,这些博文至今还在,大家可以去看看,基本上都是日更的。
业余时间,要做到日更,要花时间去搜集史料、解析史料、消化史料,要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还得用一种大家比较乐于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说实话,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也已经比当时盛行的三无网文和地摊文学靠谱太多太多了。
从第一篇发布 2006-05-23 18:05:43 到 最后一篇的2009-04-10 19:28:42 ,三年时间,1779篇博文,他坚持下来了,写成这本书时,他还不到30岁。
他当然不可能方方面面考证明白,也不可能事事客观公正判断准确不掺杂个人感情,更不可能没有疏漏、错误。
要说严谨,即便像顾诚先生那样以数十年积累而终成一部《南明史》,自言【不满足于“言必有据”、“无一字无出处”,而是力求在史实上考订准确】,却也十分谦虚的表示:“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在我涉猎的明清史领域内,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相当有限,许多问题仅具一般常识,甚至毫无所知。实事求是的对待学问,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切忌把治学看得太容易,切忌过高估计个人的能耐”。
不管是《明朝那些事儿》还是《唐朝哪些事儿》,历史的魅力在于给人以思考和暇想,两个作者都是根据自己掌握的史料,学识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是有价值的。
为什么明朝历史看起来比其他朝代复杂的多?
毕竟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例,在历代皇帝甚至在各位开国皇帝里,也是名列前茅的。
况且,不管是历史研究还是***作品里,和明朝相关的东西也是很多的,光明末清初那段时间,就给我们的荧屏贡献了多少作品。见得多了,自然理解得深了,同类比较一下,觉得特殊也就不奇怪了。毕竟越了解,越能发现问题。
而且,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如今以***为主的社会里,自然感情上也有特殊性,再加上清朝这么一对比。。。
明朝(1368年―1644年)是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元末红巾起义,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队伍。1364年朱元璋建立了西吴,1368年称帝于应天府,国号大明,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殉国。明朝宗室又在江南建立南明政权,随后清朝趁乱入关,击败了大顺、大西、南明诸***,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灭亡。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也由此告终。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撤至明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明代极盛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_a***_]、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明朝的整个历史进程确实很复杂,有人评价为中国最不错的一个朝代,又有人评价为中国最糟糕的一个朝代,好与差,可以任由历史学家去评说。但那段历史真实的摆在那里,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为什么明朝历史模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为什么明朝历史模糊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