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历史明史讲义,明朝大历史明史讲义是什么

kodinid 1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明史讲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大历史明史讲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什么有人说汉朝和明朝是最正的朝代?
  2. 明朝为什么不派戚家军出征后金?

为什么有人说汉朝和明朝是最正的朝代

一般论及到得国最正,是因为汉、明两朝的建立者及其先祖在上一个朝代无官职政治势力。汉高帝刘邦其实有亭长职位,但相对于其他开国皇帝,这基层干部职位基本忽略不计。就历史上十三个大统一王朝其他人来说均有“背景”:1 夏——启,部落联盟禹的儿子;2 商——成汤,商部落首领;3 周——姬昌,周部落首领,西伯侯;4 秦——嬴政,秦国国王,奋六世之余烈终成统一大业;4 汉——刘邦,泗水亭长;5 新——王莽,摄政,“***皇帝”;6 晋——司马炎,晋王;7 隋——杨坚,西魏八柱国之子,外公篡权;8 唐——李渊,隋炀帝表弟,唐王 9 周——武曌,太后篡权;10 宋——殿前都检点使,后周太宗柴荣的亲密战友;11 元——忽必烈,蒙古大汗;12 明—— 朱元璋,放牛娃,和尚,农民军;13 清——皇太极后金皇帝,女真满族)首领。相比来看,汉、明开国者是从下至上改朝换代的,所以说得国最正。

一、正统性方面

明朝大历史明史讲义,明朝大历史明史讲义是什么-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秦以来,正统性就是中国封建王朝必须要强调的问题。然而实际上要拥有正统性是比较困难的,譬如蜀汉、南宋等朝廷,孰为正统就很有争议。

所谓正统***获得广泛认同,我以为至少需要三个层面:一、取得整个中国的统一,至少是汉族文明地带的统一;二、统治者的血统必须是尽可能纯粹的汉人;三、享国要久。

真正大一统的王朝,不过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而已。诸如南北朝五代十国自不必提。北宋没有燕云十六州,南宋更是与金人划淮而治。而秦、西晋、隋享国太短,元清又是外族的政权,其正统性就很难称得上高。即使是李唐,其浓厚的鲜卑气息也无法将其血统视作纯汉。因此,相对而言,汉明两朝正统性最高。

明朝大历史明史讲义,明朝大历史明史讲义是什么-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得天下方面

汉和明都推翻了以暴政而尽失人心的王朝(秦和元),明朝还成功地驱除了鞑虏,光复了四百年未蒙汉家王朝雨露的燕云十六州。相比于其他封建大一统王朝而言,司马炎、杨坚、李渊等都是功臣宿将篡位,其得位手段略显不正。因此可谓汉、明两朝得国“正”。

三、坐天下方面

明朝大历史明史讲义,明朝大历史明史讲义是什么-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民国时期的孟森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明史讲义》其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孟森在后面解释了这一句:“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这是什么意思呢,说的是刘邦和朱元璋都是草根出身,刘邦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无权无势。他起家完全是靠着自己双手打拼,一手把队伍拉起来的。而朱元璋则更惨了,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能做得到皇帝,则完全凭借的是自己过人的胆识和谋略。则两人无外界可以依凭,完全是自己实打实打出来的天下,让人敬佩。

第二句则是,刘邦和朱元璋起兵的初衷并不是窥视帝王宝座,而是真正的想要为民除害。刘邦起兵也是被逼无奈,他放走了押解的囚犯,不起兵也是死路一条,倒不如为民除害,铲除暴秦。而朱元璋则是同样,造反之前,还请人算卦,要说这两人起义是为了窥视皇位神权,那是万万说不过去的。

因此说汉明两朝得皇位最正,便一点都没有错,两人靠自己努力打拼,起义目的也都是为了铲除暴政,行得正坐得端,自然得朝最正。

汉朝明朝得国最正,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他们都是草根出身,想着的都是为民除暴,但是又无权可依靠。

刘邦,泗水亭亭长。没有权势的爸妈,没有权势的朋友,他自己也没权势,完全靠着自己拉起一只队伍,不断笼络人才,这才发展壮大。

朱元璋,从小就是一个放牛娃,没有吃,没有穿,他爸妈死后棺材板子都没有,最后还是好心人的草席解决。为了有口饭吃,去当和尚,周游讨饭,不断增长能力。在郭子兴手下才一遇风云便是龙,不断发展壮大。这经历比刘邦还悲惨。而且当时元朝暴虐,他的名字就是因此取的。

第二,刘邦朱元璋压根都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当皇帝。

楚国贵族之后项羽,看到出游的秦始皇说:“彼必可取而代也。”再听听刘邦:“大丈夫当如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压根都不知道自己最后当皇帝。而朱元璋怎么起义的,知道吗?是被逼的,有人跟他写了一封信,邀请他起义,殊不知被揭发了,被逼无奈才起义。

第三,看看各朝代的得国情况。

帝国:秦始皇就是个官二代,奋六世余烈才灭六国建立秦帝国;晋朝是篡位;隋朝是外公也是外戚杨坚夺权;唐朝是表哥夺表弟的江山,李渊杨广是表兄弟关系;宋朝是陈桥兵变;元清的江山是抢来的。

明朝为什么不派戚家军出征后金?

在明朝与八旗军第一场大会战萨尔浒会战,就有戚家军参战。在八旗军3月初4日围攻刘廷的战斗当中,八旗军首先是阿布达里冈全歼了刘廷主力,并且导致刘廷阵亡。

在萨尔浒会战的最后时刻,八旗军突然发现,还有一支明军屹立不倒,在旷野上摆开阵型。这就是监军康应乾指挥的4000戚家军。清朝太祖实录记载:见应乾部下兵皆执莨筅竹杆长枪,披藤甲皮,朝鲜兵皆披纸甲,柳条盔,枪炮层层布列。

戚家军排列出戚家军最经典的阵型,而且还有来自半岛的鸟***提供火力掩护。即便,明军主力已经基本上全军覆没,他们还是勇敢的站在战场上,等待着最后的考验。

明朝联军先是密集发射枪炮,战场上烟雾弥漫,在大风当中,烟雾已经笼罩在整个明朝联军阵营当中。就在这个时候,八旗军开始集中对明军进行骑射攻击,随后,强劲的箭阵在明军阵线上终于打出了缺口。

随后,八旗军重甲骑兵发动冲锋,一举从缺口突破明军阵型。导致,明朝联军完全崩溃,弓马骑射追击,明军难以重新组织,变成了单方面的追杀。当最后大风停止的时候,明军仅康应乾等以身幸免,其余4千明朝联军全体阵亡。

《明史卷247列传135》记载:“时应乾及朝鲜军营于富察之野,大清遂移师邀之,应乾及朝鲜兵列械将战,狂风骤起,扬沙石,应乾发火器反击己营,大乱。大清兵趋击,大破之,掩杀几尽,应乾以数百骑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大历史明史讲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大历史明史讲义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朱元璋 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