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关西卫和明朝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关西卫和明朝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疆域?
从东西南北看明朝疆域变化
明成祖朱棣将国都迁往北京后对北元进行了多次的征讨,但是明成祖对北元的荒漠土地实在不感兴趣,因此国境线基本维系在长城一线并没有继续向北推进,长城以北还是由蒙古的北元控制。
东北地区虽然在1407年设立奴儿干都司,其管辖范围基本包括了外兴安岭以南的广大地区,为什么没有标明明确的国境线呢?是因为明朝对于靠近北极的女真部落的控制很松散,基本上属于附属不算是统治,对于东北的控制力非常的有限。
《明史》记载明成祖时期的明朝疆域“幅员之广,远迈汉唐”,“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朱元璋时期的明朝疆域面积约为90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不到400万的直接统治区和500多万的羁縻统治区。其中:直接统治区包括了明朝的两京一十三省和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南部地区。羁縻统治区包括了奴儿干都司、关西七卫、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等。
幕府政治的形成背景?
10世纪以后,公地、公民制解体,皇权式微,社会***,武士阶层随之崛起。1185年,关东源氏和关西平氏两大武士集团相争,前者胜,控制中央政权。
1192年,源赖朝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于镰仓置幕府,武士贵族专权自此始,***形同虚设。
1333年,镰仓幕府亡,***复归皇室。1335,足利尊氏弟兄起兵镰仓,
1336年,两度攻入京都,废后醍醐***,立光明***,设幕府于京都。
1338年,北朝***授足利尊氏征夷大将军称号;
1378年,第三代将军于京都室町街建新幕府,故名室町幕府。
1573年,室町幕府亡。
1600年,德川家康于关原(今岐阜县)之役击败反对派大名联军,权势日重;1603年,任征夷大将军,于江户(今东京)建幕府。
1867年,将军德川庆喜被迫还政***。1868年1月,******军大败幕府军。4月,江户和平移交给***军,幕府领地大部被没收。德川幕府亡。幕府历史至此结束。
明朝有安徽省吗?
清军入关后消灭南明,为摧毁南方反抗基地,把古都南京废弃,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到康熙六年(1667年),又把江南省分设为江苏、安徽二省,这是安徽置省的开始,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是凤阳人,但终明一朝并没有安徽省。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而得名,据载商朝的开国君主汤曾经短暂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比较有名的是寿春(安徽寿县),曾是战国楚国国都,汉末袁术驻地,三国时在此发生著名的逍遥津之战,是南北对峙必争军事重镇,淝水之战也发生在安徽北部。(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安徽地在唐朝时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朝属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朝时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初定都南京,把整个江苏省和安徽省直接划归中央***管理,称为“直隶,”后改称“南直隶”。
探索历史,思考人生,用今人眼光审视逝去故事,镜古烛今,我是南方鹏,欢迎关注。
明朝的时候是没有安徽省的,尽管明朝的开国皇帝是凤阳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明代有安徽省。江苏和安徽在明朝的时候是一个省,直接隶属京师,称直隶,后来朱棣夺位之后,首都迁往北方,直隶改为南直隶,直到清代初期两者才分家。
明朝的南直隶
明清时期的南直隶确实经济比较发达,直到清代初年,依旧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农业发达,商业繁荣,文化昌盛。清代初期,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逢科举考试,江南省上榜人数占了全国的近一步,有了“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这样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省份,又是前朝的国都所在,反清情绪也相对高涨,因而非常有必要分而治之。因此清代统治者为了维持满清的中央统治,决定将江南省一分为二。
清代初年的江南省
不过江南省虽然发达,但并非到处都发达,整体上是南部比北部好,东部比西部好。换句话说,就是安徽的江淮及长江以南比较发达,安徽的皖北和江苏的苏北比较落后。
安徽江苏分家
在江南省分家的过程中,清代统治者的分家方案可以说深刻的改变了安徽,江苏两省之后的发展方向。由于考虑到江南省不管是西部还是东部,都是江南相对发达,江北相对落后,因而在江南省的分家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并没有沿着长江或者江淮一刀切,而是沿着南北方向将江南省分成东西两块。西边完全成了内陆省份,而东边则是临海,这在当时没什么大的影响,而在当代,没有沿海的安徽和有沿海的江苏,发展明显就不一样了。
安庆谯楼——安徽省最早的***所在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西卫和明朝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西卫和明朝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