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登科后涉及的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登科后涉及的唐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登科后,全诗抒写了一种怎样感情?
我的回答是:
《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郊于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及第时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将作者过去失意落拓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全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在“思苦奇涩”的孟诗中别具一格。
《登科后》表达了诗人孟郊高中之后春风得意、一朝成名后得意心情,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放榜之日策马疾驰过长安街道,感受到春风得意的豪情与欢畅。诗中的“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也是从这首诗中衍生出来的。诗人通过这首诗子,生动地表现了自己的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表明作者已经从以前的苦海中超度出来了,登上了欢乐的顶峰,为下文作铺垫。诗的后两句突出了诗人神***飞扬、春风得意的样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落地与及第的故事?
这是有关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在科举考试中几经沉浮的故事。唐德宗贞元八年,已过天命之年的孟郊初次落第备受打击,他觉得考中的士子们在学识和能力上远不及自己,一定是依靠旁门左道的方法通过考试,在无限的痛苦中写下《落第》: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 雕鹗失势病,鹪鹩***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孟郊以雕鹗(猛禽的代称)自喻,将其他中榜之人比作鹪鹩(一种体长约10cm的小型飞鸟),雕鹗科举不中,似鹪鹩的不学无术之辈竟然运气那么好。这一切让孟郊觉得天地失色,日月无光,连开的正盛的春花躲不过寒霜对枝叶的摧残,孟郊心中得有多痛苦才能写出如此诗句。“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更是直接了当的陈述这一次未能考中给他带去的伤痛,如刀剑割裂身体一般。
次年,孟郊再次去参加进士科考试,这一次,他又没如愿,心情比上一次还要失落,失眠的他在深夜写下《再下第》: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一夜中多次醒来长叹,明明在梦中都要到家,却因为梦太短而不能。这已经是第二次来长安考试了,从家里到长安,路途何其遥远,一路之上历经颠沛与困顿,个中困苦,想来都让人难受的哭泣。短短一首五绝,写进考试不中,背井离乡的深深痛苦。
贞元十二年,在母亲的要求下,孟郊再次踏上前往长安之路,这一次,命运之神终于眷顾了他。时来运转的孟郊进士及第,压抑了数年之久的他兴奋的快要忘记自己姓什么,狂喜之中的他写下了《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落第与及第的差距如同云泥之别,前者意志消沉,心情悲痛,彻夜难眠,后者则是青云直上。读《登科后》不难看出孟郊的欣喜之情一点都不含蓄,就好像一个人一夜暴富伊一般,名利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却是封建社会期间大多数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毕竟进士及第意味可以进入仕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登科后涉及的唐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登科后涉及的唐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