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的县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的县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守城门的是衙役还是兵?
明朝府城里负责守城的人,是卫所兵,还是府衙差役,还是另外的驻兵? 不是边境重镇,是内地一般府城。?
内地府城通常为省内要地,至少设“卫”,州城通常设“卫”,县设“千户所”,有卫所兵驻防,为朝廷建制之师。
另外还有地方武装,平时为民,急时、战时为兵,称“民兵”、“民壮”,不属朝廷建制,建、管、用都由地方负责。
兵。大明王朝建成之时,对门禁格外重视,明洪武四年春,朱元璋下了一道谕旨,规定守门官必须一天一换,守门的士卒则要三天一换。所有出入宫中人员,必须以号牌为凭证,若无号牌硬闯者,一概斩杀不容留。
对于皇城的四个门,洪武皇帝又规定,凡守城将士,无一例外要全部出勤守卫,不可找人代替,若因特殊情况缺少了人员,则由另外一支满员的卫队全部替换,决不能随便找几个人搪塞。
明朝的六扇门是个什么机构?
明朝又将官府衙门称作六扇门。因为古代的衙门,气派又森严,与今日简易装修的公安办公室可不同,那时的衙门都有六扇大门组成。民间传说的六扇门是指捕快之中一个特殊的旁支。这个六扇门通常只接手江湖帮派斗争和久为官府通缉的要犯,同时与各大门派有相当的交情,在朝廷和江湖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权力,江湖中有身份的人犯案只要不上动天庭,都可以不了了之。
六扇门名字的来源,据传闻是因为这个机构在一所坐北朝南的大殿里面办公,有东南西三面出口,每个方位有两扇大门,共计六扇,因此叫做“六扇门”。
六扇门相当于中央情报局,不仅要处理“征服”(谐音)事宜,同时要处理江湖纷争,因此六扇门里面的成员角色非常多,有的非常正规,穿制服,有的是便衣,方便行走江湖,收集情报,追踪等等。
明朝古都?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于南京;1421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南京为陪都。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他先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1405年,朱棣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设立国子监等衙门。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隔年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1420年完工,1421年迁都北京。
明朝国号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又称皇明,清朝时称之为前明。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而南京大学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
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另有观点认为,明朝国号出自《周易·乾·彖》“大明终始”,与元朝国号同出一典,象征元、明之间正统嬗替。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于应天府,即今南京地区。
公元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即今北京地区。
应天府,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等地区。
顺天府是明朝的最高地方行政机关,其辖区划分为四个厅。西路厅分管涿州、大兴、宛平、良乡、房山,东路厅分管通州、蓟州、三河、武清、宝坻、宁河、香河,南路厅分管霸州、保定、文安、大城、固安、永清、东安,北路厅分管昌平州、顺义、怀柔、密云、平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的县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的县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