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津县历史县志,天津 明朝

kodinid 3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天津历史县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天津县历史县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天津卫“七大姓氏”,谁才是最早的天津人?
  2. 宁阳县志,明,清,时期的人物?
  3. 近代最热的夏天?
  4. 古代南方温度?

天津卫“七大姓氏”,谁才是最早的天津人?

《天津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天津向只七姓。

该书的作者之一汪沆曾作诗云:“海津作镇剧苍凉,七姓残元始启疆”,这七姓很可能是最先定居于直沽的七个较大的家族。除了已知的六个姓氏,剩下的那个是谁呢?《续天津县志》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李湜(shí)字怀芳,乾隆壬申举人……尝自署门帖云“天津卫八十三龄铁汉子,侯家后五百余载旧人家”。按照李怀芳自述,他是乾隆十七年的举人,倒推五百年,李氏家族应该生活在元朝中叶,正好符合七姓之一的空缺。果真如此,不但最早天津居住的住户姓氏有了答案,而且也证明了侯家后一带是天津最早开辟的居民区。因此,“李、高、谢、夏、温、梁、崔”七大姓也成为天津早期的主要姓氏。随着天津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不断变动,有些姓氏的人口数量上升,有些则下降,甚至凋零殆尽~

《天津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天津向只七姓。

明朝天津县历史县志,天津 明朝-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该书的作者之一汪沆曾作诗云:“海津作镇剧苍凉,七姓残元始启疆”,这七姓很可能是最先定居于直沽的七个较大的家族。除了已知的六个姓氏,剩下的那个是谁呢?《续天津县志》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李湜(shí)字怀芳,乾隆壬申举人……尝自署门帖云“天津卫八十三龄铁汉子,侯家后五百余载旧人家”。按照李怀芳自述,他是乾隆十七年的举人,倒推五百年,李氏家族应该生活在元朝中叶,正好符合七姓之一的空缺。果真如此,不但最早天津居住的住户姓氏有了答案,而且也证明了侯家后一带是天津最早开辟的居民区。因此,“李、高、谢、夏、温、梁、崔”七大姓也成为天津早期的主要姓氏。随着天津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不断变动,有些姓氏的人口数量上升,有些则下降,甚至凋零殆尽~

宁阳县志,明,清,时期人物

万历初年,知县李贞主修县志,为宁阳修志之始。

康熙十一年(1672)知县刘兴汉主修县志;康熙四十一年(1702)知县李温皋复修县志;乾隆八年(1743),知县李梦雷为编辑,石兴风、刘应荐纂稿重修;道光三十年(1850),县知事陈纪勋主修县志,黄恩彤为总纂;光绪五年(1879),知县高升荣续修县志,黄恩彤任总纂;光绪十三年(1887),知县陈文显重修县志,黄师?为总纂;光绪三十三年(1907),县知事曹倜承修《宁阳县乡土志》。

近代最热的夏天?

近代最热的天气是1743年出现历史从未有过的高温天气。那年的平均气温要在40度以上,最高的一天达到了44.4度,这样的高温直接导致地表温度持续在56度这样的惊人数字中,而这样的高温直接带来的就是人们的死亡。查阅当年的资料,在不少地方的县志里面都对当时的情况有所记载,在《续天津县志》就有文字描述说:“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

明朝天津县历史县志,天津 明朝-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直接地表现出当年5月份酷热难耐,在这样的天气下土石都被烤焦,而人都热死了。

古代南方温度?

乾隆年间的南方温度。山西浮山的《浮山县志》记载,“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

天津县志》记载:“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

明朝天津县历史县志,天津 明朝-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续东华录》记载:“六月丙辰,京师威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天津县历史县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天津县历史县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天津 县志 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