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明朝龙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上明朝龙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王爷穿什么样的龙袍?
龙袍,即皇帝的朝服,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
据史籍记载,皇帝的龙袍上都绣有九条进龙,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
朱元璋穿龙袍吗?
朱元璋穿龙袍。根据历史记载,朱元璋在位时,明皇宫中很多服饰、用具都以红色为主,就连朱元璋的年号“洪武”中的“洪”也和“红”同音。
同时,也有人说因为当时传说元顺帝曾下旨捉拿穿红布衫的真龙天子,红色又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真龙天子,所以朱元璋喜欢穿红色的龙袍。因此,可以确认朱元璋穿龙袍,且特别偏爱红色。
5 龙袍干尸是谁?
北京唯一的干尸是2006年5月在石景山玉泉路某施工现场意外挖掘出的。
干尸长1.73米、左脚长有六个脚趾。干尸刚出土时皮肤还有弹性,呈古铜色,后来干尸的水分彻底挥发,但头发、指甲尚保存完好,全身呈黑色。干尸被放置在一个双层恒温玻璃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干尸的上半身全貌,暗红色的皮肤肌肉组织。干尸的头发经过修整被理顺在脑后,全身骨骼非常完整。干尸的身份已经初步推定为清康熙时期的“中宪大夫” 奇特之处 干尸外套是清代一品官员的朝服,里面还穿了一套青色龙袍,这显然与其身份不符。此人不过是四品文官,官服应该绣有鸳鸯补子。但干尸外面穿的补服上绣的却是麒麟的图案,这是一品武官才有的官服。四品官一生不一定见过一次皇上,但黄拙吾里面贴身穿着只有亲王以上才有资格穿的五爪龙袍。龙袍干尸 不可思议的是干尸头上没有留清代男性的辫子,而是盘起的发髻,这是明朝的发式。干尸的发式与清规“剃发令”不符,别说在朝为官了,即使当平民百姓随时都可招来杀身之祸。从干尸头顶推断发际线的位置,经在计算机上放大观察,干尸头顶没有留发痕迹,推断死者生前应该遵守了清朝的剃发易服制度。赵成文将干尸复原年龄确定为50岁左右,这是一个可以较好反映出死者生前精神状态的年龄段。皇帝的龙袍上绣有九条金龙,那九条龙都在什么位置?
龙袍上绣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绣有九条金龙,其中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还有一条是绣在衣襟里面,之所以绣在衣襟里面是因为九是奇数,如果全绣在外面很难做到对称,因此将一条绣于衣襟里面,这样使龙袍的实际龙纹不少于九条,而且正面或后面看,都是五条(两肩之龙前后都可看到),正好与九五之数吻合。
(图为秦朝时期的龙袍)
九五之数来自于《易经》乾卦,乾卦六爻从下往上依次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因皇帝又称天子,也就是上天的儿子,所以上九这一爻代表上天,天子只能占据第五爻,即九五,爻辞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所谓“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
(图为宋朝时期的龙袍)
龙袍的使用最早开始于秦汉时期,颜色大都使用当朝比较崇尚的颜色,到隋文帝开始第一次使用***,至唐高祖武德年间下令民间不得僭服***,从此成为皇室专用服色,自此历代沿袭成制度,代表最高贵之色,象征中央(来源于五行学说,五行中土居中,色为黄)。
(图为元朝时期的龙袍)
明朝时期基本形成完整的使用规范,在皇帝亲赐的情况下,郡王以上爵位者可以穿绣有龙纹图案的朝服,但必须是“四爪龙”,称“蟒袍”,皇帝穿的龙袍上的龙都是“五爪龙”,以示区别。使用龙纹图案最多的龙袍是明世宗嘉靖七年创制的“燕弁服”,其龙纹呈九九之数,前身一个盘龙团纹,后身两个盘龙方纹,领子和袖子上的龙纹加在一起是45条,代表九五之阳数,衣襟里面的龙纹是36条,代表六六之阴数。目前考古发掘存世的龙袍中,龙纹图案最多的是万历帝的龙袍,共十二条龙,因当年郭沫若领导开掘定陵时发现,由于开掘过程野蛮,损毁严重。
(图为定陵发掘的明朝龙袍)
清朝基本上沿用了历代的传统,稍有修改,龙纹还是为九条,颜色以金黄或杏黄为主。中国帝制时代的最后一件龙袍,出自袁世凯,之后龙袍的历史使命完全终结。
龙袍,和玉玺一样,都是古代帝王的象征。不论哪个朝代,帝王的龙袍上都少不了龙,而且一般都是九龙(有例外,例如明朝出现过十二条龙)。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帝王受《周易》的影响,崇尚“九五至尊”。
在《易·乾》中这样记载:“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就是这条龙已经飞上天了,表达了最高的境界,而每一个皇帝也希望自己是最大权利之人,因为将自己视为九五之尊。于是皇宫建筑、家具以及很多的生活器具普遍都用九和五这两个数字。
根据史料记载,以及现代博物馆中保存的皇帝龙袍来看,皇帝龙袍上的九条龙分布位置是这样的:胸前、后背各一条,左右两肩各一条,前后膝盖处各两条,一共八条,还有一条则被秀在衣襟里面。(如下图)
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要把一条秀在看不见的衣襟里面?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九是奇数,在布局上就很难做到对称。二是这样的布局不论从正面或者背面看都是五条龙(两肩的龙纹前后都可以看见),正好符合九五之数。所以才有了衣襟内的一条。
题外话
1、明朝的十二条龙。1958年北京昌平定陵出土过万历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在这件衮服上一共出现了十二条龙。与平时见到的飞龙不同,这些龙都被秀在一个圆形之内,俗称“团龙”。十二条龙因位置不同,也拥有不同的名称,位于衮服前胸和后背位置的龙,是正身的龙,也就是面向外的龙,被称为“正龙”或者是“坐龙”;侧身的龙叫做“行龙”,行龙也按照朝向上下的不同分为升龙和降龙。(如下图:缂丝十二章衮服***品)
2、明世宗“燕弁服”八十***。明世宗明世宗嘉靖七年创制的“燕弁服”上一共出现了八十***,呈九九之数,需要注意的是这件衣服主要是皇帝平日在宫中燕居时所穿。前身一个盘龙团纹,后身两个盘龙方纹,领子与袖子上的龙纹加在一起是45条,衣襟上的龙纹是36条,共计81条。另外,在腰间的玉带上还装饰着九件刻有龙纹的玉片。(如下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明朝龙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明朝龙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