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密县明朝历史文化遗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密县明朝历史文化遗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辛店镇的历史沿革?
辛店镇明朝年间原名为“张阴店”;清朝道光年间改称“辛店”。1994年8月撤乡建镇。原辛店镇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5.4万人,辖29个行政村,136个自然村,252个村民组,其中镇区面积2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2005年千户寨乡并入。原千户寨乡 位于新郑市西南部,距市区20千米,是新郑市唯一的山区乡。西与新密市毗邻,南与禹州市接壤。乡域面积57平方千米。辖21个行政村,158个村民组,总人口1***76人,其中农业人口1.96万人。2005年撤销。
明朝新密阎周民资料?
新密市米村镇前士郭村有西报恩寺,寺里由明代保定通判、山西应州知州阎周民撰写碑文的“报恩寺碑”也记载了这一传说:
邑之西六里有寺曰报恩,创自东汉,父老相传,以为光武迫于莽兵,投匿常氏家,有行十者,貌肖光武,莽兵大索,常氏以十应,光武得免,斯时也呼吸之间,社稷以之君重,子为轻,仁羲有不容并伸者矣,其后莽就诛,光武登极,为之置冢而奉之,此寺之所由名也。代远迹湮,寺存草屋数间,仅足为纳子蔽风雨耳。有祖刹者,易草而瓦,易卑隘而崇广矣焉,水陆有殿,佛像有殿,浸浸乎名刹矣。迩者又集乡之崇,是教者为祖师殿、天王殿,律之居民,亦肯堂肯构之子也、不可嘉乎?!周民常舆黄子松浯修业其间,既而同举乡闱,则斯地又吾发迹之所也,朝夕灯火,不得不追念其人之劳。记之请,可以墨而拒乎?况昔贤大悲之作,浮屠之赠,亦尝应其求而且增益其不能为之,唱酬留衣略其名而谅其行也。予於刹也将毋同。
河南许昌的历史?
许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许昌古文化旅游***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
许昌交通便利,市区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311国道、地方铁路横穿东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2017年,许昌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关于郑州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郑州历史悠久,历史上,夏朝,商朝和管、郑、韩三国在此设都。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辖区内发现有距今万年的新密李家沟旧石器晚期遗址,有距今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和距今五千年的大河村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距今4000年的夏朝都城遗址和距今3600年的商代都城遗址。郑州被称为“商城”,就是它曾作为商代都城而得名。
3600年前,郑州叫亳都,商朝第一代君王汤在亳建国,郑州作为都城延续了160余年。历史上传说商人曾七次迁都,最后迁都至殷墟(今安阳)。
在郑州市城东路南段和城南路东段,还遗存高大的城墙,这就是商城遗址,存留的商城内城近似长方形,周长近274公里,面积343平方公里。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殷后,建立周朝,为了更有效地统治,防止商朝遗民作乱,便封其弟姬鲜于管,来监管商王后裔,称管国,其区域即现在的郑州市,因此郑州市史称“管城”,这也是为什么郑州有“管城区”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郑州市称管邑,为郑大夫子产的***邑,又称东里。现在郑州市金水区还有一条路叫东里路,得名大概也因此吧。
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之后又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
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撤市复改为郑县。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一些人戏称郑州为大郑县的原因。
1954年河南省人民***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省会至今。如今郑州快速发展,已初具“国际郑”的范儿。
郑州:商代第十一任王仲丁,由商都西亳偃师迁都到隞(今郑州),郑州这就有了商代建都的历史。也就成为与偃师、内黄、温县、安阳、淇县等作为商都之一的古都。
但在商汤开国之前的早商时期,商汤曾在郑州设过方国(似诸侯国)之都,也就是先商都邑之一,如同***的延安或瑞金。
郑州的“鄭”,从“奠”从“邑”,意为都邑祭奠的墓地,其原地原籍在陕西宝鸡。同时,郑州又是拱卫京师丰镐的西部重镇。
周平王迁都洛阳时,拱卫京师的重镇随之东迁于现郑州,成为拱卫首都洛阳的东部城堡。因之在诸侯国中,作为军事重镇的郑州影响较大。尤其郑国、韩国都邑影响较大,但都是洛阳下属的诸侯国。
在当代,历史上长期属于洛阳的登封,从洛阳划出归入郑州。因夏代开创者大禹曾建都登封,是夏代初始的建都地,这样,郑州就从“郑韩故城”变成了“夏商古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密县明朝历史文化遗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密县明朝历史文化遗址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