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上的秦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上的秦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张允和是谁?生平事迹是什么?
张允和(1909.7~2002.8.14)
安徽合肥人,祖籍江西(先祖早年迁至安徽),长于苏州。著名的“张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历史系,曾为高中历史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编辑,1952年“打老虎”运动后离职。1956~1964年任北京昆曲研习社联络小组组长,工作属义务性质,故允和自称“家庭妇女”。晚年致力于写作,著有《最后的闺秀》、《昆曲日记》等书,并续办家庭刊物《水》杂志。允和1933年结婚,育一子晓平、一女晓禾(早夭)。
古代刚结婚的夫妻叫什么?
这里注意到你 的问题是,夫妻的叫法,而不是夫妻彼此的称呼。
首先,中国古代很多朝代,每个朝代的叫法略有不同。
外人对夫妻的叫法,流传下来均为书面语,并多为诗词中考究而来:
春秋战国:称之“秦晋”由于春秋战国时代 秦国和晋国时代联姻,后被成为秦晋之好。用来表示和谐的夫妻关系。
唐代:称之“朱陈”,来源于唐代白居易《朱陈村》,后被称之联姻关系,最后用于夫妻关系。
后面就是我们比较好理解的词汇了,有“琴瑟、鸾凤、鸳鸯、爱人”这些都是我们很好理解的了,在这里就不做解释了。
郡县的最初起源是什么?
春秋时期,我国就开始出现了郡县制的雏形。而它的确立,则在于秦朝,由秦始皇确立。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逐渐形成了郡县两级地方行政体制。秦始皇听从李斯的建议,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到秦亡时则有四十六郡。郡有郡守、郡尉、郡监,分掌民政、军事和监察百姓官吏。郡下设县,大县长官称县令,小县长官称县长。其下有县丞和县尉。整个郡县体制中的官员,他们的任免权和调动权都在中央,因而他们也就只能对任命他们的中央,即皇帝负责。
县的下面有乡,乡有乡官。包括三老、啬夫、游徼。乡下设里,相当于村。有里正(为避嬴政讳而改称里典),即村长;村中每五户人家编为一“伍”,有一人为“伍老”。里典和伍老相当于后代的保、甲长。乡和里是地方行政机构,而亭则是地方性治安组织,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负责地方治安和迎送过往官吏。
可以说,这种郡县制开创了中国后世地方管理体制的局面;而乡里制则成为中央控制基层社会的基本模式。
郡县最初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小国被灭以后都统统改称为县,楚国灭九国后原来的九个小国家就被设置成了九个县,晋灭七国后也把原来的七个小国家分成了七个县,并且把首都也称为绛县,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把人口多的都邑也称为县;郡本是晋国的一个地方制度,后来随着战国争霸时代的需要,郡县制在各国普及开来。郡和县一开始是依据地方远近富裕程度来区别的,彼此不相统属,后来三家分晋后郡的地位就提高了。秦统一中国后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成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至此中国进入了全新的文明时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上的秦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上的秦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