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长城遗产基本现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长城遗产基本现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元朝长城还存在吗?
元代长城?
应该不用吧。长城修在古代农耕与游牧的边缘处。主要是防止北方的匈奴,鲜卑乃至明朝为了防止蒙古,满清南下而专门修建长城。元朝的统治者就是蒙古人,蒙古人就生活在长城以北,试问他有修长城的必要吗?
元朝修了大都,位置基本就是今天的北京。他还有一个上都位于漠北。元朝皇帝春夏秋冬视情在两都居住。
元朝没有建长城,所以不存在。因为元代长城在疆域之内,没有防御的必要。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秦以后各朝大多对长城进行过修缮,其中隋朝至宋朝对长城的修建规模都很小。
金国倒是为了防御蒙古,曾大筑长城,规模之大超过了秦汉以后至金的各代长城。
元代版图地跨欧亚,远出长城以北很远的地方,而且统治者本身原来即是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长城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但是为了防止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的反抗,检查过往客商,也对许多关隘险处加以修缮,设兵把守。
关于马可波罗没提到长城一事,确实是个很有争议的事。明朝以前的长城不是砖结构,而是土木结构,加之元朝时期大部分长城已被废弃很久,留下的是一些断壁残垣。但根据元名臣张德辉记载“北上漠北途中,有长城颓址,望之绵延不绝”;王恽写道:“恒州西南十里外有北界壕,尚宛然也”。说明金代长城还是保留了不少,到了元代,大部分已经毁尽。
元朝没有修建长城。
长城,别称万里长城,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用以限隔敌骑行动的长城,位于中国北方地区,总长度21196.18千米。
长城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2021年7月23日,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
明长城的艺术价值?
万里长城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长达一万多里的长墙。这就是被视为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
明长城,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方山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清代到现在称作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明长城用材与秦长城相似,而区别于汉长城、隋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
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北京居庸关,另修建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其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和柬埔寨的吴哥窟并为“东方四大奇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长城遗产基本现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长城遗产基本现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