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考历史明朝考内阁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高考历史明朝考内阁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进入内阁需要什么条件?
首先科考必须是庶吉士,然后经过N年,先做到京师或者南京六部的尚书或侍郎,等需要补充阁员时由吏部公推候选人,然后由皇上选择任命,这是一般步骤。特殊的由皇上直接任命的,如嘉靖朝的张憁,不过这样的内阁一般得不到六部的支持,并且很少有正常人愿意接受这样的任命。这样的任命说明你的人品太差了,太丢人了,宁愿回家种地也不要,明朝的官员可是很有骨气的
明朝的皇帝当然可以直接提拔或罢免任何的官员,但大部分官员的任免还是有一套严密规则的。
当学子们从科举考试中选***以后,一般会分配到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衙门实习,名称叫做“观政”。优异者会被分配到翰林院观正,也叫做“庶吉士”。观政时间是3年,实习期满后,转成为正式官员,被分配到各个机构任职。
官员的职务任期为3年,一般会连任2届,共9年时间。任职期间要受到都察院的考核评定,然后将结果提交吏部。优秀者得到提升,普通者继续留任,差评者降级处罚。平时,还有不定期考察。巡按御史代天子出巡,因此拥有““事奏裁,小事立断”的特权。按照规则,官员升迁不超过2个品级,降职不超过3个品级。但4品以上***,吏部考核为其次,更多取决于皇帝的任命。
明中期以后,内阁成为权力中枢,内阁辅臣一般不超过7人,进入者称为大学士,内阁首辅的地位相当于丞相。因此,进入内阁就成为官员仕途的终极目标。当然,入选条件有一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明朝的内阁权利大吗?
明朝的内阁严格的说是为皇帝提供咨询建议的机构,类似于皇帝的秘书班子,只有谋划建议权,没有行政决策权。但是明朝不务正业贪图享乐的顽君多,内阁的实际权力越来越大,明朝初期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但在明朝中期开始内阁首辅实际上就承担起了丞相的职责,内阁首辅和内阁大学士们成了国家的决策者和行政权力的执行者。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又是一代权臣的张居正就是内阁首辅。内阁逐渐成为文官集团的代表,不操心过问具体事务的皇帝再扶植阉宦的势力和特务机构制衡文官,国家和***还能大致正常的运转。碰上崇祯这样勤政又独断专行的皇帝内阁别说权力被严重削弱不说,首辅和大学士们的前程和生命都没了保障,不过文官集团势力的膨胀仍然压制了崇祯成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朝内阁是作为帮助皇帝办事决策的一种附属机构存在的,不是固定的办公机构,内阁成员上上下下都比较普遍。
内阁的权利,我想更多还是体现在建议权上,并没有决定权。
相当于现在的工作秘书的作用,首辅就是大秘。皇帝掌握最终的一票否决权,他说不行,内阁翻了天都没用。
内阁的权力大不大,还是要分阶段来看,永乐年间,内阁草创,这个时候的内阁,权力自然是不大的。
朱棣死后,“三杨”辅政,发挥巨大作用,经历了洪熙、宣德、正统三朝,可以说是内阁存在的一个小***。但这时候内阁之所以能够猛刷存在感,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时代条件的特殊性。首先,“三杨”都是朱高炽的铁杆支持者,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争夺储位的过程中,为朱高炽立下了汗马功劳,忠心耿耿,所以,朱高炽和朱瞻基对“三杨”十分信任。其次,到了正统年间,皇帝年幼,太后也支持三杨,那么,这三人自然能发挥出作用,而不仅仅是作为顾问。所以三杨时期,内阁的权力看似很大,但这种情况,与其说是“内阁”作为***机构的权力大,倒不如说,是三杨自身的声望和皇帝的信任使然,而非凭借内阁本身的职权。况且即令是三杨时代,他们对于皇帝铁了心要做的决定,其实也是很难更改的。宣宗废后,虽于礼法不合,但三杨揣摩上意,大力赞成,这无疑并不符合臣子诤谏的本分。同时,三杨中的“东杨”杨士奇和“西杨”杨荣两人的分歧比较大,常有龃龉,所以三杨也不是铁板一块。
而后,弘治末年到正德初年,内阁迎来了另一个小***。虽然弘治皇帝说过“内阁亦岂尽可托”,但在临终之前,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李东阳、刘健、谢迁作为托孤的对象。因为弘治的这一决定,在正德初年,内阁颇风光了一阵,然而这也不过是虚***繁荣罢了,即使刘健等人以致仕要挟,即使三人组是堂堂正正的“托孤重臣”,但当朱厚照下定决心要废掉三人组的时候,他们也就这么废了,几乎作不出任何有效果的反应。他们想除刘瑾,也只能靠鼓动大臣集体进谏,可见此时的内阁,实际上也并不具备多大的权力。
到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内阁虽屡屡侵夺六部的权力,甚至出现了高拱张居正这样的首辅,但却并非常理矣。这种内阁权力大涨的情况,主要还是看人,而不是看制度。隆庆不喜欢管事,同时非常信任老师高拱,万历年幼时只能依靠张居正,这都是比较特殊的情况。而张居正死后,抄家清算,从此明代再也看不见那样彪悍的内阁大臣了。到了崇祯年间,内阁大臣换了五十多位,就更谈不上具有什么权力了。
总体来说,随着明朝官制的变动,内阁制度越来越完善的,但是内阁自始至终都不是一个决策机构,内阁诸大臣可以参预机务,可以提供建议,可以根据皇帝的意思草拟圣旨、处理章奏,但不可以决策。虽然内阁在发展过程中,出了几个比较厉害的首辅,但内阁本身的权力,还是不能算大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考历史明朝考内阁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考历史明朝考内阁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