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和土木堡之变,明朝历史和土木堡之变的关系

kodinid 5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土木堡之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和土木堡之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北宋靖康之耻和明朝土木堡之变,过程差不多,结果为何大不相同?

北宋靖康之耻和明朝土木堡之变,过程差不多,结果为何大不相同?

北宋的靖康之耻和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其实从性质来说区别很大。靖康之耻是灭国之战,首都被攻破,包括皇帝和太上皇在内的所有皇室宗亲以及王公大臣,数千人都被掳走,社稷断绝,北宋彻底灭亡了。而土木堡之变虽然英宗兵败被俘,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但是这是野战,首都北京依然安然无恙,***中枢依然可以正常运转,于是很快于谦可以拥立景泰皇帝,并成功组织了北京保卫战击退了不可一世刚刚俘虏英宗的也先。大明虽然遭受重创,但是还没有亡国的危险。

靖康之变和土木堡之变有很多的不同:

明朝历史和土木堡之变,明朝历史和土木堡之变的关系-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靖康之变是国都被包围,土木堡之变不是国都被围。国都被围,可以达到一锅端,彻底铲除一朝君臣的目的,让所有有能力、有威望的君臣都一网成擒。土木堡之变只抓住明英宗,明朝的大臣还在北京城,这就给了明朝另立新君的机会。北宋汴梁被围,北宋大臣面对自己和家人的生死,哪里有机会另立新君?

如果也先从大同直接南下包围北京,明英宗和明朝大臣都被包围在北京城,明朝只有一个选择:靠外来援军击败也先军,或投降割地赔款。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明朝割地赔款,原因请看第二点。

二、于谦之所以能孤在北京保卫战中击败也先军,不是在于于谦的高明或者北京军民的团结,关键只有一个:新君刚立,明朝军政大权被于谦控制。如果明英宗在北京城内,于谦等主战派不会占据上风,根本没有机会掌控朝局。

明朝历史和土木堡之变,明朝历史和土木堡之变的关系-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君刚立,国都就被围,根本就没有能力去控制朝局。但如果明英宗在北京城就不同,宗庙存亡将会成为是战是和的关键——失败的风险太高,大多数人无法承受国破家亡的风险,因此主战派不会取得控制权。

这相比北宋宋钦宗战和不定、主战派和议和派无人能控制大局的情况完全不同。

三、北宋的靖康之变,金国扼杀了北宋其他地方的救兵来救的可能性,汴梁只有自己靠自己,金宋一旦在汴梁开打,血流成河已经不足以形容战况的惨烈!

明朝历史和土木堡之变,明朝历史和土木堡之变的关系-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时,也先并没有能够扼杀其他地方明朝援军来援的机会。也先在没有占据大同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包围北京,这和北宋时金国攻下太原才能够杜绝关中援军的情况不同。

事实上,也先在土木堡胜利、俘虏明英宗后,就不应该继续进军包围北京城——这逼迫明朝不得不另立新君,自己手上的明朝皇帝就没有价值。也先应该回军,要求明朝割让大同一带的地方,以换回明英宗。只有占据了山北一带的汉地,明朝国都北京随时暴露在也先军之下,北京就如同囊中之物。这个情况如同蒙古对金国一样的情况。明朝只有一个选择——迁都南京

一旦明朝迁都南京,黄河以北不再属于明朝!

土木堡之变和靖康之变,无论从当时的国情还是战斗经过,以及发生原因、战后处置过程都是完全不同的。“靖康之耻”乃是宋朝灭亡的标志事件,“土木堡之变”则仅是一次大型战役失败。

(1)“土木堡之变”和“靖康之变”的性质完全不同

两者的过程完全不同,前者属于野战、后者属于守城战。

“靖康之变”属于两个糊涂的皇帝,在一大群奸臣、骗子、神棍的忽悠下,进行的一场在“敌强我弱”下还要破罐子破摔的战斗。

“土木堡之变”则是,一个糊涂皇帝,在一群太监的忽悠下,进行的一场表演,结果,演砸了。

(2)“土木堡之变”的失败程度比“靖康之变”轻多了

大明经此一劫,朝廷根基未产生天崩地陷的触动;北宋政权经此一劫则可以说灭亡了。南宋只是地方***而已,与北宋不是一个层次。经过“靖康之耻”宋朝已经没了。大明则因为代宗迅速即位,新的领导集体立刻搭建,对于明朝***层面来说并没有触动。

(3)“土木堡之变”和“靖康之变”结果的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大明在思想上没有混乱,北宋“靖康之耻”前就已经人心大变。更具体地说,“靖康之变”时的北宋的国家气氛和晚明天启崇祯时期相同:人们不再以朝廷、皇帝为尊,而以“党派利益”为尊、以“个人利益”为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和土木堡之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和土木堡之变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靖康 明朝 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