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明朝历史***,朱棣明朝历史***概括

kodinid 4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朱棣明朝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朱棣明朝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朱棣第五次北征真实情况?
  2. 朱棣北征真实战绩?
  3. 朱棣是哪个朝代的?

朱棣第五次北征真实情况?

朱棣第五次北征差点亡了大明

永乐二十二年,第五次征战漠北开始了。这是朱棣第三次御驾亲征,也是最后一次出兵蒙古,但即使如此,这次依旧是空手而回。明军来到蒙古,当地的敌军就是拒不出战,而是开始了猫捉老鼠的游击战。

朱棣明朝历史事件,朱棣明朝历史事件概括-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棣虽然派人对各个山谷、狭道进行了反复的搜查,想要找到敌军,但是,都没有看到敌军的一兵一卒。后来,有人提出建议,想要利用一个月的军粮做诱饵,诱敌深入,但是,朱棣却担心,由于自己离敌军的腹地太近会有遭遇什么不测,所以,就拒绝了这个提议,班师回朝了。

一四二四年的八月十二日,朱棣在回京途中病逝,明军加速还京,结束此次北征。

朱棣北征真实战绩?

朱棣的北征“战果寥寥,收效甚微”。

朱棣明朝历史事件,朱棣明朝历史事件概括-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惠宗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登基,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明成祖是位雄主,又值国力雄厚、军力强盛之期,加之对鞑靼、瓦剌两大蒙古集团***取抑强扶弱、以敌制敌的策略对头,故在对敌作战中占据极大的优势与极强的攻势。明成祖“五巡漠北,三犁王庭”,有力地打击了东、西蒙古两大集团的有生力量,迫使瓦剌归顺,鞑靼可汗逃死,阿鲁台远遁,减少了北部边患,使北疆安宁。

由于阿鲁畏战、避战,远遁荒漠,致使明成祖在后三次尤其是后两次北征中歼敌不成,劳而无功,徒耗国力,此诚为其一大憾事。

朱棣明朝历史事件,朱棣明朝历史事件概括-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棣是哪个朝代的?

明成祖朱棣(1360年05月02日—1424年0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惠宗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二十三年率军打败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政策。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皇帝。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朱棣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还委派郑和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同时,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举措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师途中,驾崩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明长陵。明世宗时期,改庙号明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皇太子朱高炽。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皇帝或永乐大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朱棣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朱棣明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成祖 北征 明朝